也談「慈善公主」

作者/王文中

本刊第四期,蔣委員公亮,於「滇西火把節」一文內,曾述及「慈善公主」的機智與貞烈,揭出一千二百多年前六詔時代一位女性的潛德幽光,實為一極有價值之文獻。惟所謂「慈善公主」為蒙雋詔主妃,與筆者所知及雲南通史所載,略有出入,特補述如次:

據雲南通史唐紀所載:「慈善,鄧賧詔妻也,開元間,南詔請合六詔為一,遂因(星回節)會宴,以火滅之。明日,各詔妻尋夫骸,不識,惟慈善舁其夫以歸。初慈善止夫勿行,行必得禍,弗聽,乃以鐵釧約其臂而別,至是果罹禍,認釧而得夫骸,南詔主異其慧,以厚幣聘之,慈善曰,夫亡未葬,豈敢遽嫁,乃歸治喪事,竣,即堅閉其城,南詔主發兵嚇之,應曰,某非忘夫事仇者,竟不開門,三月,食盡,盛服端坐而卒。南詔悔曰,誤逼死此貞節婦,乃旌其城曰『德源』」。所記事實,與蔣委員所述,並無二致,惟「慈善、鄧賧詔妻也……」不同而巳。

筆者籍隸鄧川,即六詔時鄧賧詔屬地,在縣城北門內有「慈善夫人祠」,雖僅正殿一間,但頗寬敞,民國二十年,本縣設立民眾教育館,即借用該祠,時筆者服務教育界,常至該館洽商民教事宜,對該祠內容,印象甚深,祠內僅立「慈善夫人」牌位,並無塑像,亦無其他配享,香火亦不興旺,惟中央檐下,懸「鐵釧千秋」匾額一方,筆、力奔放蒼勁,顯係名家旌題,惟已不記何人遺墨矣。

又鄧川縣城東門外有一大片丘陵地,即鄧賧詔故城,歷代相沿,都稱為「德源城」,而城內「德源書院」、「德源小學」、「德源鎮」等等的命名,皆與通史最後謂:「……乃旌其城曰德源」有關,亦與「慈善夫人」之節烈有關。故「慈善夫人」係鄧賧詔妻,應屬無疑。惟六詔時各詔主可能互通婚姻,而「慈善夫人」或為蒙雋詔公主──慈善公主,而遣嫁於鄧賧詔主亦未可知也。

至於「火把節」,蔣委員已言之甚詳,凡過去六詔所屬地區──今雲南及四川西南部之地,皆普遍舉行,不僅滇西各縣而已,觀其火把多用松枝,更用松香助其火燄,似為弔念火燒松明樓,五詔詔主同葬火窟的慘劇之象徵,以紀念五詔詔主,不忘故主之意,不僅為紀念「慈善公主」,或僅屬玩火取樂而已。在一千二百餘年以前,吾滇的土著人民,有此誠摯的民族意識,而能垂諸永久,誠屬難能可貴,故不嫌詞費,表而出之,藉供鄉人參老。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五期;民國64年12月25日出版】

臺北市雲南省同鄉會 ♥ 會址:10488臺北市中山區復興北路70號8樓之1(近捷運南京復興站) ♥ 電話:+886-2-2773-5982

DESIGN & MAINTAIN © 2015~2016 WH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