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寫雲南起義身歷記的意義

作者/李宗黃

武昌首義,創造共和。雲南首義,再造共和,若無武昌首義,則滿清政府依然存在,便無中華民國之誕生。無雲南首義,則中華民國便被袁賊推翻,自民國五年一月改元「洪憲」,屈指計算,現在當為「洪憲」六十年,既無所謂民國,亦無所謂共和。

武昌首義,昭昭在人耳目無論矣。僅此雲南首義而論,所幸有 國父之發縱指使,唐繼堯將軍之英武主導,加以貴州之響應,廣西之獨立,以及全國軍民之流血流汗,始能以少擊眾,以弱勝強,轉敗為勝,轉危為安,演出無量數震鑠古今,驚天動地可歌可泣之豐功偉業。不僅為中華民國開國史上最精彩之俠義勇劇,亦為亞洲及世界歷史上最關重要,最值得崇敬之一件大事。

惟雲南僻處邊陲,中原人士動呼雲南為半邊天,益以滇人,性情古樸,祇尚道義,恥言功利,祇重實際,不事宣傳,所有起義真像,諸多隔膜。尤其關於此次之文獻,凡有著作,十九均甚模糊不清,致使文人政客波譎雲詭,譸張為幻,公然貪天之功以為己力。甚至急功進利、欺世盜名,連中小學教科書上,竟無領導討袁領導首義之中山先生與唐繼堯將軍之名。坐令義師失色,歷史蒙羞,如此歪曲史實,竟逾半世紀之久。篡竊各省鐵血換來之榮譽事小,誣辱國史黨史及領導者之罪惡實大,於是,各省人也好,雲南人也好,共同憬然醒悟,非嚴切加以糾正,必然積非成是,以訛傳訛,貽害國家社會於無窮。

宗黃很幸運的,曾於是役在上海、南京,冒險犯難,略盡棉薄,對全國死難將士及在事首功與出力人員,在良心上,道義上應負起後死者雪冤白謗之責。

連年以來,除在 中央聯合紀念週及各報社撰文數十篇,寫就雲南起義信史,雲南起義史略兩書,揭示出千真萬確之真像外,並閱讀有關參考書三十五種,尤其梁啟超、蔡鍔兩先生即兩師徒著作,均曾一讀再讀。如梁先生所編之「護國之役電文與論文」計十二萬五千字,竟洋洋灑灑自吹自擂撒盡天下之大謊。旨在貪天之功以為己功,貪人之力以為己力。蔡鍔將軍所遺留之親書「松坡軍中遺墨」計二萬五千字,內中不少權謀術數,自稱所帶之兵,祇有三千,且偽稱滇黔軍總司令,無非急功近利欺世盜名,經本人連年多方比對校閱。純以史家「公信嚴」之史德作準繩,指證其是非曲直功過,並以其鐵的事實,製成鋅版,列於篇首,即起梁、蔡兩公於地下,亦當無詞以對。

公道自在人心,是非自有公論,最後得到國史館、教育部、國立編譯館之公道支持,始將國中、高中教科書,作初步之料正,始不負當年首義之役,拋頭顱,灑熱血,長眠地下之諸先烈,與夫冒大險犯大難之諸先賢。此乃本人撰寫此書之區區微意,願與我全國治史學家及編教科書的與讀者,共起而料正之。

最後還要說的,我們生存現代的人,眼光是雪亮的,對於留存後代歷史事實有保證的義務,我們必須肯定歷史就是歷史,事實就是事實,要把他一字不差的紀錄下來,留予後代子孫,讀到真正的歷史而非虛偽的歷史。心地光明行為磊落的人不應該如此做麼?

中華民國六十五年十一月卅日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06期;民國65年12月25日出版】

臺北市雲南省同鄉會 ♥ 會址:10488臺北市中山區復興北路70號8樓之1(近捷運南京復興站) ♥ 電話:+886-2-2773-5982

DESIGN & MAINTAIN © 2015~2016 WH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