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一級上將朱培德將軍傳

作者/張維翰 

朱將軍培德,字益之。雲南鹽興縣人。生於清光緒十五年己丑十月初六日。其先世居江寧。始遷祖某公明初隨沐英入滇,遂家於安寧縣。至曾祖某公,乃徙永濟井。以製鹽為業,家漸饒裕。父諱秉豐,母氏何。有子三,長潤德,君居次,三樹德。君生四歲而孤,天資穎異。五歲隨祖母返安寧就學。及長英姿偉岸,喜習武藝,畢業於省立中學。宣統元年考入陸軍第十九鎮隨營學堂肄業。次年歸併入講武堂,深受精神教育及革命思潮之涵濡。辛亥九月九日滇省光復,軍中下級幹部多為講武堂學生。君躬與其役,至為奮勇。越日都督府成立。奉委為西征軍第二師部副官,出任中隊長,駐防大理。自念學程未竟,不欲中輟,遂辭職回校。民國三年夏,以最優等畢業。奉委新編步兵第三團第一營連長,升任第二營營長,時滇越邊界土人不堪越方對汎官兵之壓迫,糾眾抵抗。而駐滇法領事轉以土人犯界作亂為詞,向我要求懲辦。軍府命君率所部往南方鎮撫,行抵思普邊境,土人相率環迎馬首,歡呼云:「我輩皆漢家苗裔,不見漢官久矣,今幸大營蒞駐得賴保障,外力侵擾可無憂矣」。君審知兆釁之由,對內開誠安撫,對外和平交涉,於是邊民往來,相安無事。四年冬袁世凱叛國稱帝,護國軍興,君奉令率部回省歸護國第二軍李總司令烈鈞統率,任支隊長,向桂邊進發,師次廣南龍潭,與偽定滇軍龍覲光先遣部隊遭遇作戰,將同擊潰。遂由百色長驅桂梧,直抵肇慶,以龍潭戰績擢升二十五團團長。經三水清遠,取道韶州,北伐,師次琶江。袁世凱死,龍濟光復有異志,君以一團兵力與龍之親軍十營戰於源潭,歷數晝夜,屢瀕於危,終以沉著因應,而獲最後勝利。旋攻清遠龍部,陳福祥率三營投降,五年升任駐粵滇軍第七混成旅旅長,進駐廣州。六年 總理孫公南下護法,建軍府於廣州河南,君始受知,加入中華革命黨,以瓊崖一隅,猶復稱兵抗命,旬日間攻陷高雷,四邑震動,各地守兵節節敗退,廣州危在旦夕,君奉令為梯團司令,率四支隊禦之,恩平陽江高雷相繼克復。以功擢滇軍第四師師長。凱旋之日,肌膚如臘,未及休息,而南雄告警,君命所部集中仁化扶溪,即力疾親往指揮,由曲江乘電艇赴扶溪,途中油罄,艇隨波退,君甫著泳帶,艇已半沉,幸遇漁舟獲救,卒解南雄之危,粵局以安。第四師司令部即移駐廣州永勝寺。八年冬與大理趙和壎先生第三女公子慧君女士結褵, 總理親為證婚,袍澤榮之。九年滇軍內部生變,挈眷走香港,於喬裝附商輪回粵,抵三水聞前途有阻,乃舍舟登陸山行十餘日始達四會率所部急趨連山,桂軍李易標阻之,連戰皆捷,遂由星子入湘,行至嘉禾時,北洋軍閥張敬堯入據長沙,譚督軍延闔被迫退至郴州,君單騎馳往晤譚,後即兼程返臨武,率所部與張部戰於衡山,破之,湘軍遂恢復長沙,譚公堅留就衡陽寶慶常德任擇一地駐軍訓練,君婉謝之,而輾轉赴滬晉謁 總理,時桂省陸榮廷莫榮新舊部據邕桂, 總理命君回粵,任授桂第二路司令,大本營李參謀長烈軍以授桂事機已迫先令第二十旅旅長楊益謙率部與粵軍許軍長祟智會師下桂林,特留一營以待軍東下,君至桂林集所部訓話,以服膺主義努力革命為依歸。眾皆翕然聽命。 總理復任君為中央直轄滇軍總司令,將滇軍編為三混成旅入粵,民十一年與粵贛軍會師北伐,君兼任中路前敵總指揮,先後攻克大庾南安贛州,而廣州陳烱明變叛,總理蒙難珠江,君同師聲討,戰於韶州,因友軍失利,轉退湘邊,而後方輜重被截,且戰且行,至九峰復被圍,幾不得脫,乃焚棄行李,率輕騎經臨武藍山道州入桂,適土匪梁華堂入踞桂林,人民不堪其苦,君驅逐之,暫駐桂林休養。旋率部會滇軍楊希閔等入粵驅陳逆殘部於惠州,返抵粵垣,整理部曲,編為大本營鞏衛軍,奉命任軍長,兼大本營參軍長,並代理軍政部長,時為民國十二年也。是時粵省駐軍龐雜,君則力戒所部,以革命責任重大,務須刻苦盡職,不容有貪惰行為。十三年秋,陳烱明部眾由惠州進犯,君率部會諸軍禦之羅浮山下,失利退至石龍,聞 總理已乘軍赴韶,君雜亂軍中隻身曳馬尾渡河,踏血泊而行,幸免於難。於即收容散軍守沙河龍眼洞,敵以精銳衝鋒數次均未獲逞,其主力洪兆麟又循廣九路薄省垣,勢益岌岌,君指揮師長朱世貴旅長朱淮測擊之,敵眾大潰,省圍遂解。自 總理以下,咸以虎將目之,乃任為建國第一軍軍長,會同湘贛軍二次北伐,任北伐軍中路總指揮,以本軍為中路主力,攻克贛州、吉安等邑,南昌亦指日可下,乃左翼軍忽不戰而退,致中路受創,不得已率部回粵。今 總統蔣公方主辦黃埔軍校,創立黨軍,收復惠州,肅清內部,不幸總理以召開國民會議北上,辛勞效疾在北平逝世。 蔣公繼承革命大業,整飭軍旅,凡在本黨統率下之各軍均編為國民革命軍。十四年任君為國民革命軍第三軍軍長,出為南路總指揮,殲滅鄧本殷部,旋任國民政府委員軍事委員會委員,兼軍需部長。十五年 蔣公誓師北伐,君任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中央政治委員會委員,北伐軍右翼總指揮,率部由醴陵經萍鄉,深入贛省,於仰天崗萬壽宮生米鎮牛行諸地奮戰,發生決定性作用,從此江西全省歸入革命軍掌握。十六年任江西省政府主席,北伐總預備隊總指揮。七月三十一日賀龍葉挺竄贛垣,與朱德揭共黨旗幟,其勢甚張,君於九江發令從容定之,益努力於清黨工作,繼改任第五路軍總指揮。十七年北伐任第一集團軍前敵總指蟬,長驅魯冀,首入北京,統一大業於焉告成。未幾,編遣令下慨然裁去四師之眾,以為諸將先。十八年任討逆軍第一路總指揮當選第三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秋以勞瘁不勝繁劇,懇辭贛省主席。辭呈三上始獲准奉調參謀總長國民政府委員。二十年四月兼國民革命軍戰史編纂委員會委員長。二十一年當選第四屆中央執行委員中央政治會議委員軍事委員會辦公廳主任。二十二年兼代訓練總監兼軍事長官懲戒委員會常務委員。二十三年兼任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委員。二十四年三月國民政府特任為陸軍一級上將,奉命恭代委員長 蔣公校閱蘇皖贛閩浙駐軍。五月二十四日校閱八十七師,至福州城外東嶽鄉乘馬失足落水,險遭滅頂,衛士數人躍水救之。十一月當選第五屆中央執行委員。十二月被推為中央政治委員會委員。二十五年十二月任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二十六年二月十五日於出席中央獄行委員會議回寓後因注射針藥不慎,致敗血症,救治無效,於十七日午夜十一時二十分逝世,享年四十有九。委員長今 總統蔣公三次臨視,於其大殮時痛哭失聲。君致身黨國垂三十年,自起滇省辛亥光復,至於國民革命北伐告成,無役弗與,從不以名位得失為意。燕居喜靜或閒步山林,與人和易,對袍澤一止於禮,治事接屬,終日敬慎,從無疾言遽色,長子維亮請學航空,君命之曰:「爾年尚幼,宜勤基本學業,及體育運動,然後始能投考軍校,致力國家,余行役半生,精力漸減,猶自不斷進修,將來必如爾志挈赴疆揚,以與我全國健兒一揮雪恥之戈也」。遇休假初喜射獵,藉以鍛鍊體力,嗣以不忍殘害生物,即罷之。時與夫人對習英語,粗淺酬應之言,類能上口,以國事拘牽,未能深造。對文史孜孜不倦,亦躭書法,嫻於行草,所批文牘具在,彌足珍視。其手稿目錄事關軍國,曾審其可披露者,另紙書遺夫人。喜擊檯球網球,公退之暇,視為常課,後則代以高爾夫球。母何太夫人念佛四十年,時年七十二,康強逢吉。君築墅於鍾山陵園,種樹蒔花,先意承志,曲盡孝養,惜太夫人在堂,而君竟溘然長逝。嗚呼!可哀也矣!夫人趙慧君女士生男七人:長維亮,美國冶金大學畢業,現任事於紐約通用電子公司。次維光,軍校廿一期畢業,以少校退役,現在臺灣。三維新,早故。四維義,軍校廿六期畢業,以上尉退伍後,赴美。五維禮,美國加州大學畢業,現在美國防部洛衫磯飛機電腦部門任職。六維智,軍校廿六期畢業,退伍後在臺經商。七維信,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現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任教。女三人,長琦,適楊安國,現在美國。次璇,適孫,陷大陸。三琳,在美。

張維翰曰:「昔君考入陸軍第十九鎮隨營學堂時,余適以文案兼任國文教官,曾閱其試卷,簡要中綮,知必為性行淑均,大將之才。民國二年冬,余出任黑鹽井全區鹽務督煎總辦,兼鹽興縣事,行有日矣。君與黑井琅井及元興永濟阿陋等井灶商代表張伯常、熊夢徵、李相家、何煥南、張華松諸君,訪余於省垣寓次,謂前鹽提舉葉大林任內存倉官鹽充斥渙散,公家墊欵甚鉅,官民交困,望有以善其後。余曰,善後之法,不外改煎,如各灶戶皆盡其責,依余規畫,努力為之,預計十個月內必能廓清。結果於九個月即如數改煎完竣。交督銷總辦運銷一空。三年十月余卸任回省時,君已於講武堂畢業,出任連營長,奉命駐防思普邊境。余亦出知箇舊縣事,無締相見。七年冬余奉唐公命,赴粵因駐粵滇軍李總司令之邀,同遊韶關,時君以第四師長駐韶相見極歡,對余在黑鹽井督煎績效,及以鹽興縣長兼理司法捕惡霸工頭楊梁處以極刑,為地方除害,極表感念。十七年冬至十九年夏,余以參訂中法越南新約留京,二十年夏復由滇入京任立法委員,先後七八年間,與君過從甚數,君常以車延余夫婦至陵園別墅閒談故鄉掌故。君於余題黑井萬春山寺楹柱:『野寺偶尋碑,值宿霧漸收,羣峯見頂』。『山亭宜著句,喜涼月初上,萬籟無聲』。一聯極為稱許,謂雅有寄託之作。慧君夫人為余同寅老友趙和壎大令之第三女公子,其長適大理楊杰上將,次適鎮南鄒以莊少將,君與楊既為連襟,誼同范鄭,理宜相得益彰,而楊恃才倨傲,未能和衷共濟。君嘗予容諒。且自任參謀總長後,供職中樞,與譚院長組安同為調和各方歧見而努力不懈,其始終純一忠誠,受人尊重。十九年九月譚公病逝,胡漢民先生於 總理紀念週時對譚公及君之謙讓容眾,備致讚揚,聞者無不肅然起敬。今余於君逝世後三十七年以八十有八衰齡趁尚能執筆,敬為君傳而深致感悼者,為君逝世數月後,日本軍閥遂大舉侵華,經八年之艱苦抗戰,寇始敗降。萬惡共匪竟又乘機坐大,致大陸淪入鐵幕,中樞播越,以臺灣為復興基地,至今猶在莊敬自強,力圖光復之中,儻君健在,必為領袖蔣公一臂之助,而益深資倚畀,於抗日戡亂更有精勤宏偉之貢獻為袍澤式,為桑梓光。惜君竟不待而逝。嗟乎!壯志未酬,大星先隕,實為國家重大損失,又豈吾滇一省一邑之不幸也哉」。(中華民國六十三年九月一日)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06期;民國65年12月25日出版】

臺北市雲南省同鄉會 ♥ 會址:10488臺北市中山區復興北路70號8樓之1(近捷運南京復興站) ♥ 電話:+886-2-2773-5982

DESIGN & MAINTAIN © 2015~2016 WH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