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季謙先生行誼
作者/王少才
季謙名肇模,雲南省雙江縣人,世有令德,為雙江望族,原籍江西吉安府安福縣沛溪村,祖振遠公經商到滇,落籍緬寗縣,逮父耀南公名錕,志在軍旅服務邊防,在清季時,以平定邊彊卡瓦倮黑之亂有功,累官至普防巡防第二營管帶,其平亂之策,剿撫均施恩威並用,故人皆畏威懷德俯首從命,至今邊民談述往事,獲歌頌盛德,感懷不置也。
雙江原為兩縣座一土司地,民族複雜政令難施,耀南公有鑒及此,乃於民國十六年會同兩縣佐,積極進行呈准上峰合併設縣,以便統一治理,彭府亦即定居雙江。耀南公夫人孟氏緬寗人,計生六子,先生行四,一生剛毅有為有守,慷慨好施輕財重義,喜賓客,重然諾,秉性孝友親情篤厚,鄉里無不稱道,尤其熱心公益,重視教育,文武兼資,創辦雙江縣初級中學,造就地方人才,為百年樹人之計,歷任雙江中學校長,雙江剿匪大隊長,雲南省參議員,雙江縣民團指揮官,雲南省第九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等要職,於民國卅八年率專區自衛隊敉平緬寗雙江瀾滄各縣土共武裝叛亂,綏靖地方除莠安良,參議國是建白殊多,功在黨國,其愛國愛鄉之精神,更為難能可貴,當民國二十三年,英人武裝強佔雲南邊境班洪,並盜採金銀礦產,我中央政府正處於內憂外息,無暇顧及邊彊突發事件,先生眼見帝國爪牙,氣憤填膺,不避艱險,不畏強權,與李希哲氏聯合組織抗英義勇軍,發兵抵抗,保衛國家權益,一時傳為美談。
先生於國內家境富裕,賓客盈庭,多年來流徙外邦,仍常賓客滿座,豐餚美酒應承不斷,其愛好賓客有如此者,故其交遊甚廣,所至受人歡迎敬重,而夫人賢慧內助亦為人所稱道。夫人胡蔭蕙女士,為緬寗胡國昌先生之令媛,名門閨秀賢能爽朗,有巾幗之慨,卒業於緬寫女子師範學校,耽於文史學有根基,能書善寫不讓通才,於民國十四年九月與先生結耦,生子女六人均有成就,夫婦相處數十年,相敬如賓情愛正篤,家庭十分美滿。
先生於公務之餘,為發展商業開拓經濟,曾自組國際商團,親率人馬奔馳於崎嶇蜀道,頂烈日,耐嚴寒,風餐露宿,遠涉山巔水涯,歷盡千辛萬苦,往來於印緬泰寮之間,經營商業,獲益頗多。詛至民國卅八年局勢變化,處境困難,乃繫眷離鄉,經緬來泰定居,一度曾出任滄緬縱隊司令,繼續從事反共救國事業,二十年異域奔波,時光老人體力一晨退,於民國五十年解除現職,得卸仔肩,退隱林泉安養餘年,誰於民國六十一年為二豎所侵,住院治療無效,回生乏術,竟於五月十九日逝世,千古永息,卜葬於泰北青萊省腋柿義山墓地,一代俊傑從此異國長眠矣。
民國七十九年九月楊國粹於泰北抄載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20期;民國79年12月25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