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去來

作者/周爾新

離開家鄉─昆明─,己四十寒暑。近二年雖曾與留在大陸的兒女們,兩度在香港會親,略解情懷;對於故鄉的風物仍是眷戀不已。僅就昆明四季如春的氣候,已夠令人響往。我選擇在台北攝氏三十六度燠熱如火的夏天返鄉探親,懷舊、憶往、旅遊、避暑,而是一舉數得。

天氣常如二、三月

當飛機降落在昆明機場,我一腳踏上故鄉的泥土,心都醉了!與四十年前離開家門時,心都碎了!適成強烈的比照。首先心中浮現出來的思緒,就是我終於回來了。另外一個體外的直接感受:則是輕風拂面,涼爽極了;和熙的陽光,溫暖宜人。所見到的歡迎人群,穿著俱是春裝秋服,全是一幅春和日暖的景象。與兩三小時前在香港還是汗水淋漓,到此後則暑氣全消,春意依舊。完全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其實昆明與台北同屬亞熱帶氣候,同在北緯二十五度線上。昆明因處於雲貴高原的滇中盆地,海拔約一千九百公尺,夏季有來自孟加拉灣的暖溫氣流,空氣濕潤,雨量充沛,降低了酷熱,雖處炎夏而較溫涼。冬季北來的寒風,由於層層山巒阻擋,風勢減弱,寒潮不易侵入;而來自印度北部大陸暖流卻徐徐吹來,使得昆明天氣晴和,日光普照,全年平均氣溫約為攝氏十五度,夏季大約在二十度上下,終年溫差不大,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故昆明有「春城」美名之稱。為全世界少有的一個全天候城市。

明末四川新都狀元楊慎,字升庵摘戌雲南,終老於滇,他對昆明十分留連愛好,並留下了極其美好的詩句:「天氣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斷四時春。」以此來形容昆明的氣候,是恰好不過了。

花枝不斷四時春

昆明不僅有「春城」的美名;由於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因而終年鮮花不敗,故亦有「花都」的美譽。離開機場沿途即可看到田野裡、山坡上,到處都是姹紫嫣紅。進入市區在行道樹間及十字路口的圓環,處處都是以花枝佈景取勝,別具特色,增添市容的美觀不少。

昆明的花卉,品種甚多,不勝枚舉。其中茶花、玉蘭、杜鵑、報春是昆明的四大名花。四大名花又首推山茶,它是昆明的市花。過去在昆明幾乎家家戶戶的庭院裡,少不了要在花台中種植幾株茶花和玉蘭。杜鵑、報春及其他各種花卉的盆景佈滿了院中,當時的住宅多為四合院,開窗推戶即是錦團繡簇,馥郁芳香,帶給人們的生機和美感。現在的住宅雖然逐步代以公寓式的房屋,在陽台上仍是鮮花處處向路人招手。即或在公共場所及辦公的單位,室內室外擺設,俱是以時花盆景佈置,好像昆明一切鋪設,均與花離不開。前人亦有頌云:「萬紫千紅花不謝,春暖夏涼四時春」。的確,昆明不僅是「春城」,也是一個「花都」。

昆明市區巡禮

昆明雖是土生土長之地,初入市區幾已不認識。有甚多的改變。主要是昆明的城垣已全部拆除,過去的環城馬路已劃入市區,並在市區的週邊另建了一條二環路,市區擴大了很多,因而增加了建設的空間。現在的東風東路及東風西路即是利用拆除城垣的土地,新開築的一條縱貫東西的大馬路,全長數公里,是為市區的主要交通幹道。其他原有道路大多拓寬,或就原有環境重予規劃。市區建設似在從更新方面著力,雖亦有高樓建築,但規範宏大者不多。過去的正義路仍是昆明的商業區,雖已拓寬改鋪柏油路面,行人熙來攘往,人車爭道,頗為擁擠。一些正在拓寬的馬路,兩邊新樓雖己建好,預計拆除的舊屋仍屹立於路道中,可見在此間的社會,也存在著搬遷問題的困擾。一般說來公共設施均嫌不足,以一個快接近百萬人口的都市,市內電話號碼僅為五個字頭,大約要一、二十人才能分配到一具電話。電信設備的發展,攸關一個都市的繁榮進步很大。其他如交通秩序,環保衛生均待改善。攤販是每一個正在發展中的城市頭痛的問題,昆明當然也不能例外。市政建設千頭萬緒,如欲邁向一個現代化都市的雛型,尚須有一段時間距離。

金碧何日再交輝

至於市區的名勝古蹟,頗富盛名的翠湖公園、圓通寺、古幢公園等大多加以修茸,為市民休閒、運動、尋樂的場所。打麻將的、唱花燈的、練功的比比皆是。文廟則是破舊不堪,殿宇己成為說書場棋奕館,亭台之間則是拉胡琴的清唱場地。是乎儒學宗師的孔老夫子在當地未受到尊重。可惜的是矗立在金碧路的金馬、碧雞坊已被拆除,這兩座極有歷史價值而富神秘色彩的牌坊,曾兩次毀於戰火,雖在清光緒年間重建,但亦難逃「十年動亂」的劫運,又毀之一旦。據聞市政當局正準備重建,證諸昆明市的市徽具有兩個代表性的圖案,其中之一即是金馬、碧雞的標幟。信而有徵。希望建坊有期,樂觀其成。

金馬、碧雞兩坊原建立於市區的金碧路中心區,東西遙相對峙。每經過一個甲子六十年,有一次金碧交輝的奇景出現。當日落月昇之際,兩坊投影漸漸移近相交於兩坊之間,頓成奇景。這是由於行星運轉的角度關係,與兩坊的建築結構和位置的結合。所產生的效果反應。何以兩坊要以金馬、碧雞命名,在西山的群山中,早已有金馬山和碧雞山之名。相傳在很古老的時候,滇池岸邊的西山出現了一匹金光閃閃的雄駿神馬,及一隻五彩繽紛的美麗鳳鳥,在山林中出沒奔馳,或在高空中展翅飛翔的美麗故事。所以歷來雲南人均以金馬、碧雞作為雲南的吉祥代表。

褪色的滇中名珠

滇池勝景應包含沿湖的大觀樓及西山的華亭寺、太華寺、三清閣、龍門等。十多年前曾撰「憶昆明湖」及「話大觀樓長聯」,乃見對故鄉景物眷戀久矣。舊地重遊,雖解鄉思,亦有感嘆。

滇池又名昆明湖,是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素有「滇中明珠」之稱,可見它的秀麗;孫髯翁句:「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更見它的壯闊。湖身緊靠西山腳下,山環水抱,清新秀逸。景色之美前人已多贊述。遊罷大觀樓重溫孫髯長聯之後即乘舟入湖。昔日煙波盪漾壯闊明淨的湖水,全為一片浮萍所覆蓋,舟行其上受到很大阻力,蓋此浮萍葉茂根大,根莖猶似葫蘆一般,故俗稱水湖蘆。須靠撐桿脅力始可牛步前進。湖面已狹窄了很多,緣由於十年動亂「圍海造田」的愚行所致,更因沿湖工廠不斷排放廢水使湖水嚴重污染,自然生態環境受到損害,水產己近絕跡。以滇地的整個水域面積超過一千公里,比昆明盆地的面積還大,如湖水繼續惡化下去,這池廢水既談不上多功能的應用,並會影響到雨量調節及氣候變化。湖水由海口流入螳螂江,北折入金沙江再注入長江,危害之大將擴及整個南中國。省市當局有見及此,己開始防治工作。整治河川是一件複雜而浩大的工程,非一省一市之力可為,應由中央統籌規劃配合進行,俾使此一顆晦暗的明珠,早日重顯光亮。

西山對岸釣海梗公園是卅年前開發出來的風景遊覽區,依山臨海,設計頗為清新脫俗,惟浴場亦遭到湖水污染。就在附近對岸的白魚口,是離休高幹的療養中心,據說建設不錯,風景絕佳,惜未前往一遊。

一登龍門身倍高

龍門是西山風景線上的最高點,此遊是乘車直上太華山,到了三清閣,龍門也就在眼前。龍門是立於滇池岸邊懸崖陡壁上,拔海二千二百公尺,拔湖三百多公尺,須棄車由石棧道穿雲而上,經慈雲洞而至達天閣,「龍門」兩個石刻大字即在懸崖峭石上顯示出來,掩映了整個湖山,再經一段險峻的石棧道沿崖而上,即達矗立雲霄的達天閣。達天閣為一石室與慈雲洞、石棧道一體相連,以整塊石壁雕鑿而成,工程浩大而奇險,總稱為龍門,立於此間昆明盆地一覽無餘。時人以一登龍門為幸,故遊客川流不息。原有的穿石棧道已夠狹窄,來往遊人須側身擦肩而過,安全可慮。數年前市政當局為疏導擁塞並顧及安全,已興修了龍門迂回棧道,解決了龍門的出口問題。

龍門的開鑿者,是清乾隆年問的吳清來鄉人,經他精心整體規劃,盡畢生的時間,獨力開鑿而成。大功告成前,抵剩下唯一石室中魁星神像手中的執筆,不經意問將石筆鑿斷,痛苦之極,一氣之下則縱身於千丈崖,以身殉「恨」,為此一偉大的工程付出最高的代價。此雖是美中不足的憾事,亦留給一後世人的千年嘆往。葉嘉堂旅遊昆明曾留有──龍門、魁心像──的絕句:

山川自有鍾靈意,斧鑿能奪造化工。

下瞰煙消五百里,危崖刻壁有雄風。

煉石曾傳竟補天,銜枚亦信海能填。

如何留此千年憾,斷卻魁星筆不全。

懸於石室中柱亦有聯,姑錄於下:「舉步艱危,要把腳跟站穩;置身霄漢,更宜心境放平。」寫實而富哲意。

五百羅漢幸安然

西山有古剎三座,三清閣為道教勝地,屬龍門勝景範圍,高居其上,往下則是太華寺與華亭寺。民初唐繼堯延請國內高僧栖雲法師住持華亭寺並主持寺宇重建。重修後的大雄寶殿宏冠全省,是省內佛教勝地之一。楊慎有聯懸於中柱:「一水抱城西,煙靄有無,拄丈僧歸蒼茫外;群峰朝閣下,雨睛濃淡,依欄人在畫中。」描盡華亭景界幽然寬闊,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現在寺外加築了一道圍牆,阻隔視野,破壞了山林的自然景觀。已無心再遊太華,即匆匆趕往筇竹寺。

筇竹寺位在昆明西北的玉案山,建寺於大理國期問,歷史久遠,香火鼎盛是昆明的佛教勝地。元武宗曾賞賜「大藏經」,仁宗的碑石蒙漢文並列,有史可考。筇竹寺最為珍貴的佛門藝品五百羅漢塑像是供列在兩廂的天台菜閣和梵音閣,造型優美,千姿百態,體態風度變化無窮,容貌表情各有千秋,創造手法高超。富於浪漫色彩的則表現佛的偉大法力無邊;富於現實色彩的是描繪芸芸眾生的社會百態。既有濃郁的宗教意味,亦有強烈的生活氣息。這些傑作是佛門藝品中的瑰寶,因而馳名海內外,鍾愛者將之比美敦煌壁畫並不為過。塑造五百羅漢的是一位四川人黎廣修,在一百多年前率徒眾數人來滇歷經七個寒暑完成此一精心偉大的工程。面仰佛尊,對於此位藝高敏慧的前賢頓生無限的敬意。

據云:十年動亂中,幸由軍方派兵在筇竹寺守護,五百羅漢始克免遭破壞。年前大殿失火亦未波及兩廂,二度保全了五百羅漢群,使此稀世珍品危而復安,實幸也。

天下第一湯

距昆明四十公里位於螳螂江右岸的安寧溫泉,楊慎付予「天下第一湯」的碑刻題詞,仍橫立於溫泉賓館池前。溫泉得此雅號實當之無愧。安寧溫泉享此盛名,主要在此一泉水與一般的溫泉水質和水溫不同,泉水清澈澄碧,無色無臭無味,尚可飲用。水溫在攝氏四十三至四十五度之間,恰適人體溫浴。現又譽為「碧玉泉」,由來我想是董必武曾為溫泉題詠:「休誇六國黃金印,來試三迤碧玉泉。」一九六二年以後之稱。前人對溫泉的讚美:如「水之怪」,「域外清華」及「溫泉真此地,難老是何鄉。」不一而足,實乃天下第一湯也。再經入浴享受一番,的確是溫柔清爽,輕鬆疏暢之至。此泉非一般的硫磺泉或炭酸泉,是為一淡溫泉,出世已久,遠可溯至漢代,明代徐霞客遊記中也曾提到過它。幼時據云:乾隆年間有一位美國人因患嚴重肝疾,天年有限,夫婦乃連袂漫遊世界,以竟殘生。到了安寧之後發現溫泉水質特佳風景亦絕,即住留於此每日沐浴溫泉,不期經年而愈。乃將泉水攜回美國化驗,泉水中含有多種的礦物質,並有放射性物質存在,具有醫藥上的療效。這位美國朋友他的肝疾想來就是今天的癌症。民初四川楊森將軍亦曾到安寧溫泉養生數年之久,與他健康長壽不無關係。安寧如朝向旅遊療養中心為發展,將會是一個耀眼的城市。

天下第一奇觀

地球上有兩個大的石林區,一在歐洲的義大利,另一個就是雲南的路南石林。自從大陸對外開放之後,路南石林的聲譽日在昇高中,我曾接觸過兩位遍遊全中國的朋友說:「遊山玩水還是桂林與昆明好,其餘的名川大山抵不過是皇帝的封賞與文士的捧抬而已,此話可能有所偏愛。此次到石林再次細察領略它的景觀,確是令人賞心悅目嘆為觀止。興奮之情久久不能平復,其友所言應是持平之論,被譽為天下第一奇觀,並無誇張之處。石林涵括大石林、小石林、乃古石林、大小芝雲洞及長湖、大疊水瀑布等,已開發出來的總面積約為一千二百畝,範圍廣大,道處峭石插天,各種石形千奇百怪。前人題刻:「天造奇觀」,「群宕涌翠」,「拔地擎天」,「頭角崢榮」,「異境天開」,「雲石爭輝」等等,均是以不同的角度來形容石林之壯、之美、之挺、之奇。走入石林猶如到了無頂蓋的迷宮。叢林深處好像一株株落葉的古木入雲參天。好不容易爬到了極高的「望峰亭」,目極所視,層層峰林,莽莽蒼蒼一片林海,宛如一個古戰場,萬千軍馬執堅舉旗整裝待發,壯觀極了!心胸為之開闊,精神為之一振。僅描述一角,餘可心領神會矣。

石林景觀奇偉壯闊,林峰處處各呈異姿。總面積廣達四十五萬畝,有足夠的條件成為國家公園,如能整體規劃開發,善加建設和管理,將是世界旅遊的一個重點站。

少數民族多釆多姿

雲南是一個多種民族的省份,除漢族外少數民族計達廿四種之多,佔全省人口三分之一,風俗習慣不同服飾亦異。各民族之間均能和偕相處並無歧視,漢夷雜居已相沿成習。其少數民族聚居之地,現已劃為自治區或自治縣,西雙版納是為最大的一個自治區。自從土司官廢止之後,他們己走出了自己的天地,並登上了歷史舞台。其中以彝族人口最多,分佈亦較廣。今年八月十五日為彝族的「火把節」,同時在楚雄、峨山、路南三縣分別舉行。應邀參加在峨山舉行的盛典,傍晚以後所有的人均穿著新衣走向街頭,熱烈慶祝,通宵達旦。舞龍舞獅,載歌載舞,各種技藝雜陳,大小火把將整個縣城照耀如同白晝。其盛況猶似巴西的嘉年華會。

其後並在昆明觀賞了一場少數民族的服飾表演,廿四種少數民族均單一分別登場,以歌劇方式展示其原有民族服飾及生活形態,璀麗奪目多釆多姿,是一場有相當水準的演出,刻意創作的生動服飾展。據云將赴東京演出。

稱為國寶級的民族舞蹈家楊麗萍女士即是雲南少數民族的白族,在昆明曾相聚晤,其人較之在電視上所看到的楊麗萍更為明麗動人,甚為親和。不久她將應民族基金會之邀來台訪問。

邁向「觀光王國」之途

應邀到峨山參加火把節之便,並順道往玉溪、江川一遊,玉溪市是玉溪專區的所在地,為全國最大的香煙產銷地,因而經濟富裕,市街非常整潔。建在市內的聶耳公園佔地雖不大,建設規劃頗為精緻,色澤調和,有一種清新之感。其在城外的九龍池泉水清澈見底,景色優美宜人。江川有撫仙與星雲二湖,撫仙湖是省內僅次於滇池、洱海的第三大湖,亦是全國第二深水湖,湖水清澈明淨,沿湖山川秀麗,現已築了一條閘門水道與星雲湖相溝通連接。汽船自星雲湖經此一道道的閘門水道沖向撫仙湖,閘道兩岸風光明媚,頻添景觀。在閘門水道中間有一界魚石,兩湖之魚到此即回游互不往來,印像深刻。

雲南素有「植物王國」與「冶金王國」之稱。就雲南擁有的溫和氣候及壯麗山河,也是一大寶貴的自然資產。另如蒼山洱海、玉龍雪山勝景及少數民族特區的西雙版納風貌,早已聞名中外,在此優越自然環境條件下,如能勇於突破「第三產業」的意識形態,在旅遊事業上加以大力開發,作整體規劃,銳意經營。當可邁向於「觀光王國」之途。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20期;民國79年12月25日出版】

臺北市雲南省同鄉會 ♥ 會址:10488臺北市中山區復興北路70號8樓之1(近捷運南京復興站) ♥ 電話:+886-2-2773-5982

DESIGN & MAINTAIN © 2015~2016 WH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