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取僑心,促進統一
作者/朱心一
我外交部於九月十日在台北首次召開「第一屆駐東協六國代表區域會報」。依據出席各代表所提報告,曾總結為九項議題,並分組討論而作成結論。這是錢復部長一大明智正確的作為,深受海內外關心國是同胞的重視,也無異突出了半世紀以來,我們「唯美是崇是賴」的外交傳統。
請看一段諍言──新加坡外交部前副秘書長湯森博士,於民國六十六年十一月十八日來台參加「東協與東南亞研討會」,席間發言曾說:「東協各國覺得范錫為台灣問題才去北京談判,並認為台灣問題只是美國人的問題而非亞洲人的問題,這雖是一錯誤的觀念,但是中華民國所給東協各國的印象確是如此。今後要如何製造新的印象,讓東協各國和所有的國家,都認為中華民國與他們的安危與共,唇齒相依,這應當是一項值得中華民國朝野重視的工作」。節錄片語,至盼我政策有關大員允宜深省領悟而為!
不論從地緣政治或戰略態勢上來看,東南亞地區都是我們結力造勢,聯合抗共反共的有利空間,也是我們較易制敵破敵的有效管道。復以此一地區的僑(難)胞及華裔人數較多(約佔全球僑胞紀人數百分之七十以上),分佈較廣,其國民個人平均所得又較美、歐、日等地區大幅偏低;是以對人力資源的開發或交流,必然較易,而有助我復興基地的經、軍等建設。惟在作業時,必須與海內外刁民亂黨(台獨)份子劃清界線,用杜該等藉機滲透助虐的危害。
國防部長陳履安先生,於八月卅一日在國民大會憲政研討會中透露;三軍各校招生面臨報考人數愈來愈少,錄取標準也一再降低的問題。鑑於抗戰時期我旅居東南亞等地愛國青年男女,踴躍自動回國報考各軍事學校(班、所等)的案例,當可據以找出當前因應此一問題的良策。
我行政院院會於九月廿七日,通過「引進海外勞工,修正人數設限」案。郝院長復提示「申請時間應縮減在三週內批准」。這的確又是一項明智明快的決策,有關地區僑團應即適切配合貫徹。
綜上所述,爰提供幾點具體可行的淺見,藉供各界參考:
㈠針對「共產主義」已在它的宗主國蘇聯及東歐等地區全面破產崩潰的時刻,並參考東、西兩德已完成統一,南、北韓兩度舉行會談的事例;亟宜策動我海外忠貞愛國僑胞、社團、宗教團體、宗親會、幫會及愛好自由民主、反共非共的所有人士,必須更團結更積極的乘勢奮起。並聯合當地朝野人士,結成地區性、國際性的「自由、民主、均富大同盟」,俾對亞太地區現存的共產政權暨其附從者,不分時空地展開聯合作戰。
㈡請縝密研訂招收滯留和旅居東南亞泰、緬為主等地區,忠貞愛國的難胞和僑胞華裔)青年子弟來台,善為培養輔導投考各軍事校院,以儲備國軍基幹,充實國防力量。
㈢僱用海外勞工,請以具有難胞或僑胞(華裔)身份者為優先;並請增列緬甸、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泊爾等地區。
㈣即予釐清黨政關係。由於執政黨中央的黨政運作在傳統上向為一元化,致執政黨的海外工作與僑務推展亦多是合二為一。惟自三年前政府開放黨禁以來,形勢丕變,在野者爭相謀權,因之不論是黨工或僑務的推展,莫不面臨新異和尖銳的挑戰,是以海外黨政關係應即作明確具體的釐訂;或為「黨政配合」,或為「融黨於政」,允宜按地區現況作適切的因應,以杜內鬥而自我抵消。
㈤落實服務工作;「以服務代領導」,在海外尤為重要,並須走向邊僻,深入群眾;速即找回失卻或疏離的同志及群眾,以爭取全球僑胞的向心,促進統一大業的早日完成。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21期;民國80年12月25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