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交流的體認
作者/李國經
一、兩岸交流的意義
大陸與台灣人民間彼此來往之互動關係,由於政治因素的影響,已近四十年來的長期隔絕,致使彼此在文化思想觀念、生活方式,甚至在價值標準的認定上,產生了某些程度的差異與隔閡,以中華民族長遠的立場觀點而言,這是很不幸的事,所幸由於兩岸同胞血濃於水,喝望以交流促進中國統一的弦烈願望始終不變,期盼海峽兩岸在理性、和平、互敬、互惠的原則下,共謀國家的富強與民族的長遠發展,以自然坦誠交流!合作協商建立均富、自由、民主、法治的共識,共同重建一個統一、富強的新中國,這是海峽兩岸同胞的共同熱切願望,亦為兩岸交流的實質意義與目標。
二、兩岸交流的效果
㈠交流激發了骨肉情與民族愛
由於兩岸人民的交流,促進彼此間相互瞭解,化解了敵意,進而以交流達成互惠,在此一原則基礎上,對兩岸均產生了良好的效果,如開放探親後,數以百萬人次計榮民老兵能返鄉探親,使離別多年骨肉親情得以重逢,化解了人性以生具來因離別所造成的苦痛,同時提升了人道慈愛之精神。從父母、夫婦、子女骨肉團聚之情愛中,更深一層的建立了愛鄉、愛國、愛民族的大愛,基於以上各種之愛,數以百萬計美金、港幣、台幣紛紛攜回或匯回大陸,資助親友或投資生產及興學,其目的是創造利潤繁榮家鄉,提升生活水準、期盼中華民族的子孫們,能接受較好的教育(消除文盲)提升國家未來主人翁的學識水準,因為有了良好的教育,才能有豐富的知識,知識就是「能力與財富」,這是兩岸中國人的共同願望與責任,願彼此關愛由教育而生,合作由教育而起,充分發揮同胞愛與民族情,共同攜手合作,完成中華民族的「希望基礎工程」。
㈡交流增進了兩岸人民的福祉
由於兩岸人民的交流,在交流中相互瞭解,在瞭解中相互比較,在比較中影響大陸的經濟開放自由,經濟自由後彼此方可合作互惠,由合作互惠中,體認其重要性,因為當前以至將來,地區與地區間、國與國間、省與省間均處於發展繁榮經貿的競賽狀態中,未來的情勢是以經濟力量為主導,希望大陸地區積極推動經濟改革,主張經濟自由化,以有效的方法吸收台灣及世界各國的大量投資,提升大陸經濟之成長,改善人民生活。據悉,在這方面,以福建、廣東及山東等沿海諸省較具顯著成效,查其原因,以上諸省一是水陸、交通、電力便利,二是所採取自由化經濟政策較具體,三是有效的吸取外資及企業知能與經驗,尤其具體的自由化經濟政策最為重要,政策自由具體,方能吸收大量的台灣、香港、美日、韓等國之投資設廠,能立即創造增加就業機會,人民有了就業,就有所得,有了所得,必然要消費,有了消費就使經濟活絡,經濟活了社會亦隨之繁榮,社會愈繁榮,經濟愈進步,這是很簡單的經濟學原理。外資或政府投資之支出,就是人民的所得,人民有了所得後,一部分用於儲蓄,一部分用於生活、育樂等之消費,因而增強了整個社會的購買力,同時提升了人民的生活水準,所以經濟政策的是否自由具體開放,直接影響了投資意願,是否有大量的投資,創造就業機會,實則密切關係到人民的福祉。
基於以上的經濟學原理的理由,建議我滇省當局者,多研究了解沿海諸省進步的經濟政策,尤其在土地使用上的限制問題,更要注意放寬,因為土地是否能自由使用,是決定投資意願的重要因素之一,衷心期盼滇省在大陸地區開放自由經濟建設競賽中,能「導揚前驅」宏揚滇省之光榮歷史重任。
㈢交流搭起了兩岸人民間文化友誼之橋樑
在兩岸交流的進步政策下,個人認為較具效果的是文化交流,因透過文化交流,搭起了兩岸人民間往來之友誼橋樑,首先是台灣人民可在電視銀幕上看到大陸的風光,如:「八千里路雲和月」、「大陸尋奇」及「海棠風情」等等之電視畫面,從畫面上看到了大陸上大江南北之山川、人物及古蹟,如萬里長城、皇帝陵、中山陵等,有效的在大家的心理上縮短了彼此間相隔之距離,同時亦激發了同胞情民族愛。
另一方面由於畫面的傳情仍不夠真實的感覺,因此鼓舞了成千上萬的台灣民眾到大陸家鄉探親或旅遊,直接的與大陸同胞、親友相互接觸了解,甚至親身體驗大陸人民的生活方式與習慣,同時亦把台灣人民的生活方式,努力工作情形互相交換,因而有大陸的歌唱家、畫家、新聞記者、小朋友、歌舞團等來台訪問表演,深深的充實與活潑了交流的內涵,在此一方面,因個人參與代表雲南同鄉會到機場歡迎家鄉人──「雲南歌舞團」來台之心情,體認最為深刻,陶理事長與十餘位理監事們都以高度熱切期待及關懷的心情提早到達國際機場,歡迎家鄉子弟們到來,此種關心、期待之情,很難用語言文字作洽當之形容,大家目不轉視的注視著機場之出口,終於在五時五分左右,看到了家鄉歌舞團的出現在機場旅客大廳內,一時之間,掌聲、獻花、問好之聲,及照相之燈光交織成一片熱切、溫馨之畫面,令每一位在場旅客人群都充滿了喜悅,就好像辦喜事,此刻我個人的感覺是,土親人更親,見到了久別的家鄉人就如同回到家鄉,有一位歌舞團的團員用雲南家鄉話問我,你們等了多久?我告訴她,我們等了四十多年了,今天是我們第一次來迎接家鄉來的家鄉人,她又問我,你來台灣多久了?我回答四十多年了,你住台灣四十多年為什麼還會講家鄉話?我告訴她,因為我愛家鄉,怎麼能忘了家鄉話?她笑笑說:我們因為飛機誤班晚到了一步,約二十分鐘,我告訴她,晚幾分鐘沒有關係,最重要的是你們今天來了就是在我們兩岸和平統一大業的歷史上是走了大大的一大步,其重要性就好像阿母斯壯登陸月球慢步中所說的,我小小的走一步,在人類的歷史上是一大步,她說但願如此。我內心深深的祝福家鄉歌舞團來台演出成功愉快,同時從團長團員們個個精神抖擻美麗活潑的神情表現中,我深信她們的演出必能得到台灣觀眾的熱烈良好反應,果然在台灣各地十二場次的表演中,從大眾傳播媒體的報導及座無虛席之事實,證明了她們的演出比我們預期的更成功,因為他(她)們無論在劇情編導、表演、燈光、音樂、服飾等各方面的設計與團隊精神,都是很合作認真仔細用心,是一次極為成功的演出,也是一個極能表現各民族風格一流的歌舞團,因此,雲南同鄉會在台北市盛大的歡迎餐中陶理事長鎔以「吾滇之光」銀盤致贈歌舞團留念,可謂實至名歸。(因限於篇幅桃園、花蓮、台東、台南、高雄等各地雲南同鄉會熱烈期待歡迎歌舞團之情形在此無法一一說明,希另有報導。)
三、結論
基於兩岸互利、互惠的平等原則及愛國家、愛民族的基礎上,個人善意的、理性的粗淺的建議:
一、兩岸應多方面攜手合作逐步解決存在彼此間之若干問題,讓雙方中斷已久的各種交流管道,逐進開啓,消除歧見。
二、珍視兩岸文化經貿等交流之關係契機,逐步的協商文書查證,通匯、通郵、通航、通商,甚至研究共同開發大陸沿海地區及內陸合作建立大中華經濟體,加速縮短兩岸人民間的生活差距,共同促進經濟發展與繁榮。
三、在彼此平等互惠的交流進程中,大陸方面的決策者之言論,應宜謹慎,尤其應避免說:「以武力犯台,前仆後繼」之類洞嚇台灣人民之言詞,以免增加了雙方交流的不信任感。(因為大陸曾經以最快速、最短的時間、最多的炮彈射擊最小地區──金馬地區,台灣以優良的空軍32比0的最好戰績擊落了來犯之敵機主導了制空權,這些「最」字字眼雖好但都為中國人製造了災禍,而非為中國人造福,中國人的天性是避禍求福的。
四、台灣地區絕大多數民眾都知道「台獨」是自取滅亡、走不通的路,主張台獨者在上次國大代表的選舉中慘敗,這就說明亦證明絕大多數台灣民眾是反台獨的,所以大陸方面可不必為「台獨」而憂心。
五、「一國兩制」、「一中一台」之主張,都是目的倒置,邏輯謬誤,內容空泛,無法實行的,大陸沿海能一國兩制嗎?只有「一個中國」是民主、自由、法治、均富的中國,才是中國人心目中所需要的中國,所有的中國人均認同的中國,國家才能統一,人民才能幸福,民族才能興盛。
六、兩岸有了以上五點的共識後,可共同協商統一大業,研訂憲政體制完成國家統一,重建民主、自由、法治均富的新中國。同時倡議研訂東南亞經濟共同體,主導世界經濟之發展。這才是中國人幸福的坦途大道,也是人類共同希望的所在。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22期;民國81年12月25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