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雲南省政府改組前後

作者/譚家祿 

一、日本投降 滇軍入越

中華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十五日,日本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自二十六年七七事變,歷時八年,贏得最後勝利,蔣總統親臨重慶中央廣播電台;對全國軍民及全世界人士廣播演說:「不念舊惡」及「與仁為善」之「以德報怨」,在亞洲,中國與日本是同舟共渡之兄弟之國,來擔負起戰後世界安定的任務,當時中國戰區(含印、緬、越),蔣委員長是最高統帥,何應欽上將辦理全國受降事宜,何上將劃分十六個受降地區,並以第一方面軍司令官盧漢為越南北緯十七度以北地區,由中華民國中央指派盧漢為受降司令官,在越南河內接受日軍代表上橋勇逸投降。 盧司令官率滇軍第六十軍、第九十三軍及昆明行營直屬暫十九師、暫二十三師,先後入越(筆者進駐河內嘉陵機場),此時雲南除杜聿明所指揮第五軍外,已無其他部隊。

二、昆明槍聲 省府改組

十月三日凌晨三時,昆明四週,突然槍聲,市區值勤人員倒地,驚覺事出突然,為自身職責,當採必然措施,昆市民眾,更感事之離奇,原因是「雲南省府改組」,龍主席解除本兼各職,調升「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兼參議院長,為恐龍雲不接受調令,昆明警備總司令杜聿明,乃採不必要、不應有的武裝壓迫措施,使龍雲就範,此事不僅使龍雲不滿,亦使滇民深感處置不當,依理於法,調職令理應先交當事人,訂期監交,若不服從,即是抗命,才可以武力解決,此事之不幸發生,引起中央與地方、政府與民眾的風波,幸得當時的行政院長宋子文,在四日下午親到昆明,在機場先和龍主席通了電話,說明 蔣主席的指示不是這樣,是杜聿明之錯誤,中央要處罰他,六日上午昆明全市懸旗結綵,在鞭砲聲中,宋院長陪同龍主席乘車離開省府所在地「五華山」,經正義路、金碧路至「昆明機場斗,沿途兩旁受到民眾的熱烈歡送,抵達重慶機場時,有何應欽、衛立煌、陳誠、蔣經國等迎接,陪同到 蔣公官邸赴宴,十五日杜聿明奉令「撤職查辦」,昆明警備司令由關麟徵繼任,十一月盧司令官由越南回昆,繼龍雲為雲南省政府主席,龍雲執掌省政十八年三月,使社會安定,生活平實,人民對之有鄉土情感,尤以實施清丈、改革土地利用,全國先聲,歷史傳為佳話。

三、特工入滇 組成邊縱

主席奉調倉促離去,未得清理移交,省庫的儲存美鈔、黃金、白銀蓄存有序,盧漢接此財富,運用自如,軍政措施可放手而為,當時省內只有少數的邊防自衛營隊,至使共軍特務工作人員乘機入滇,號召農工民眾先後組成:「第一邊縱」朱家壁司令官、「第二邊縱」余衛民司令員,佔據滇西南城鎮、清算鬥爭地主富農,人民不安,社會混亂。

三十六年六月,雲南人民企業公司成立,盧漢兼任董事長,投資省營企業,發展工業,修築公路、鐵路,在實業方面:如雲南紡織廠、裕滇紡織公司等供給無缺,鞏固財稅,以安民生。

在治安方面:在二、三年間省邊防營隊,擴編為保安團,並訓練八個補充大隊,也擴編為團致使保安團增至十八團,不久,奉中央令,整編為第七十四軍,軍長余建勛,第九十三軍,軍長龍澤匯,掃蕩和追剿土共。

四、疏遷廣州 全面作戰

三十七年冬國軍在東北遼西錦州戰役失敗,全在於停戰令所招致的後果,東北失敗,大陸戰局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東北林彪部隊進至華北與聶榮臻、賀龍等部會合,三十八年元月,共軍以近百萬集中兵力,進攻天津北平,先散布失敗毒素,削弱國軍戰鬥意志,加上戰後的通貨膨脹,十五日天津被攻陷,士氣受打擊,有些敗北主義者,即以政府為藉口,提出停止對共軍作戰,並請美蘇兩國調處停止內戰,要求「總統下野,重起和談」,二十一日下午, 蔣公召集黨務會議宣佈引退。

李副總統宗仁,於二十三日代理總統,接受和談條件,為行政院長孫科堅決反對,於二月一日讓李代總統留在南京,其他政府機關疏遷廣州,三月八日孫科辭職,二十三日何應欽組閣,六月三日改由閣錫山繼任。

四月二十一日,朱毛下令:共軍渡過長江南下,全面進攻,於是政府明白宣告,貫徹對共黨全面作戰。

五、大送秋波 落井下石

在此時期,美國仍對共產黨大送秋波,八月五日,國務院發表「中美關係白皮書」,對共產黨問題,抨擊中華民國政府,偏袒共產黨,竟然落井下石,致使我國在國際間的威信蒙受損傷,在國內則使政府及軍隊士氣受到嚴重打擊,中華民國外交部於十六日發表鄭重聲明後,美國的態度開始有了轉變,十月一日共產黨在北平宣告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美國則聲明承認「中華民國」政府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中美繼續保持團結。

六、盧劉變節 西南絕望

三十八年十一月,政府軍所控制的地區,只剩下廣西、貴州、雲南、西康等省,十四日,蔣總統由台灣飛往重慶,國民政府自廣州遷至重慶,十五日貴陽易手,共軍逐更進重慶為其目的,二十九日共軍迫近重慶,蔣公離開重慶飛到成都當天,三十日重慶淪陷,十二月七日,政府筠決定遷移台北,同時在西昌設置大本營,成都設防衛司令部,十二月九日,蔣總裁在成都召見盧漢及駐滇第八軍長李彌,二十六軍長余程萬,九十三軍長龍澤匯等命確保雲南,並派軍政長官張群同機飛昆明抵達時盧漢即將張群、李彌、余程萬扣留,通電:「雲南起義」(投共),十日發電給在成都的西康省主席劉文輝,扣留蔣總裁為「人民政府立大功」,由於盧漢變節,使中央以雲南為最後防守據點之政策全成泡影。

十六日,駐滇第八軍和第二十六軍,向昆明進攻,逼進昆明,盧漢迫於形勢,二十日上午釋放余程萬,二十一日拂曉,第二十六軍向南撤退,盧漢又放張群和李彌,第八軍亦隨南撤,於是昆明攻防戰結束。

七、盧漢調職 卒於北平

三十九年二月二十日,共軍二野的陳賡部隊,由廣西邊境入滇,三月一日在昆明成立:「雲南省軍政委員會」,盧漢任主席、宋任窮、周保中分任副主席,第八及二十六兩軍分別進入滇緬邊區和越南,不久盧漢調住北平任偽「政協」全國常務委員會委員等職,六十三年五月十五日卒於北平,年八十歲。

龍雲三十五年十一月任制憲國代,投靠中共,三十八年十月,中共偽政權成立,在北平任偽「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四十六年被中共控為右派份子,四十七年二月被免去本兼各職,四十八年復任偽職,五十一年六月二日,病卒北平,年七十六歲。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26期;民國85年12月25日出版】

臺北市雲南省同鄉會 ♥ 會址:10488臺北市中山區復興北路70號8樓之1(近捷運南京復興站) ♥ 電話:+886-2-2773-5982

DESIGN & MAINTAIN © 2015~2016 WH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