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適老境延年益壽
作者/沈徑瞻
一、老年人病魔纏身晚景淒涼
在自然的律則中,任何有機體的生命都免不了生老病死四個階段。生而為人,隨著歲月的消逝由青壯邁入老境,自是正常的現象,必須以平常心接受老的來臨。
當每個人在青壯時期都會有一番作為與成就,不論權利與地位如何,總是意氣英發各領風騷,一旦告老退休,從絢爛歸於平淡,由繁忙轉為清閒,原有的權威榮譽等頓成幻影,難免情緒低落,意志消沉而萌生自卑感與失落感,漸漸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方面,出現頭暈眼花、感覺失靈,四肢無力、腰痠背痛等現象;同時在體內各個系統方面,也會罹患心肌梗塞、血壓升高、記憶喪失、反應遲鈍、肺活量降低、呼吸困難、內分泌老化、血糖失控、腎功能衰退、食量銳減以及骨格疏鬆、關節發炎等症狀,最後導致生命力的日漸萎縮而提前結束人生的行程。老境如此,寧不悲一公!
二、導正觀念重新出發
近代人由於生活的富裕與醫藥保健的進步和完善,人們的平均壽命不斷提高,對退休老人而言,是一個非常好的啟示。因為老年人雖已退出工作崗位,可是並未退出社會,他們仍然是社會的一份子,他們的生命和社會的芸芸眾生仍然連接在一起。如果老年人能有青年人的活力,中年人的成熟,以及老年人的智慧和經驗,那麼這老年的生命是何等的可愛和有價值。在我們的社會裡,就有許多老人高高興興的活著,續享生活樂趣,一直活到八、九十歲乃至百歲,這種退而不休的成功例子,可作為一般老人的典範。
三、身心健康樂享遐齡
台灣的老年人佔總人口百分之七左右,已進入高齡社會,有關老人的安養、保健、育樂等問題,已浮上檯面而引起各方的關切及熱烈討論,但尚未聞有何具體結論,更談不上任何配套措施。老年人為自求多福,應排除等待心理而振作起來,自行製訂一套適合自身需要的生活計劃,開創一個輕鬆愉快的人生境界,其內容應包括「觀念上的」「心理上的」及「生活上的」三部份:
第一部份是「觀念上的」,分下面幾點:
⒈老年人歷經各種考驗而堂堂進入老年時期,是十分值得欣慰的事,應該熱愛自己的生命和餘年,打開內心的門窗,不悲觀,不憂愁,不怕寂寞,澹泊寧靜,知足常樂。
⒉老年人不隨俗追求金錢,追求物質享受,因為人生的真正快樂是內心的快樂,如果內心有生活的原則,有目標和價值觀念而堅守不渝就會心安理得,俯仰無愧。
⒊俗話說人生有涯而知識無涯,又說活到老學到老,老年人應抓住學習新知的機會,以保持跟得上時代,才不致成為老賊老朽,被人厭棄,被時代淘汰。
⒋老年人凡事要看得開,不把自己的年齡記在心上,不存養兒防老的期待,更不倚老賣老固執己見,因為現代人們的思想變了,人生觀、價值觀也不同了,老人如果仍食古不化,將徒然自討沒趣。
第二部份是「心理上的」,有下面幾點:
⒈老年人心理的調適,跟身體的保健同等重要,因為心情足以影響情緒,對身體的健康有直接關聯。古人說養生先養氣,只要內心永遠存著浩然之氣,所有邪念都會被排拒。如此就會神清氣爽,內心充滿喜樂。
⒉老年人對萬物存有慈愛的心,不殺生、不損物、不傷害人、樂觀和諧,最合健康法則。
⒊儉是美德,老年人儉於飲食,可不傷腸胃,儉於嗜慾,可優游自得,都有助於身心的健康。
⒋心浮氣燥的人,容易動怒,對肝臟傷害最大。古人說仁者樂山,仁者靜、仁者壽,以靜養心,是老人長壽的另一法則。
第三部份是「生活上的」,有下面幾點:
⒈根據生理學上老化的法則,老人的軀體是無法避免衰弱、僵硬、病痛的侵襲,倘若老人在軀體上保持適當的維護保養,有恆的運作操持,並定期健康檢查,不但可以避免病痛之苦,而且還能延長使用年限,這全賴老人的生活有妥善的安排,持之以值,才有效果。
⒉老人的消化系統較差,飲食須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對刺激性、興奮性、脂肪高、糖分高的食物,儘可能少吃。最好請教營養師製訂一套適合自己口味的菜單,常常更換,以享受食的樂趣,並可均衡營養,有益健康。
⒊前人有言戶樞不蠹,流水不腐,又說「活動」就是要活下去就得運動。老年人要把運動當成日常生活的重要項目。如今台灣的運動風氣很盛,要做任何運動,如登山、游泳、旅遊、跑步、習太極拳、跆拳、體操、外丹功、香功、元極功、摔手等都可以如願以償。但運動要適合自己的體能狀況,並要持之以值才有功效。
⒋老年人的運動與中年人有所差別,除了過分激烈的運動外,大可選擇一兩項作為長期性的運動,例如步行就很適合。步行有六大功效: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肌肉力量、增強關節韌度、增強心肺功能、增加體力精神、消除體內脂肪。又如早晚摔手數百下,可消除腰痠背痛,患小感冒時,也可不藥而愈。又如床上運動,輪番舉起單腳向上及向前使勁踢去,直到出汗為止,對關節炎、前列腺肥大及小便不暢頗有奇效。
⒌運動時間最好在清晨六點鐘以前,人少車少噪音少,遇到的人多半是外出的運動者,要學習或參加何種運動都比較容易。至於運動地點,應在戶外,最好是公園綠地,林蔭大道,因空氣清新,視野寬廣,蟲嗚唧唧,鳥語花香,令人心曠神愉,留連忘返。又在晨間外出運動前,先在家中做五分鐘的暖身運動,以預防室內外溫差的不同而受涼感冒。在步行時,可兼作深呼吸若干次,以攝取較多氧氣,淨化血液,增加肺活量。
⒍附錄前人長壽七守則及十少十多順口溜如下:
一、不要閒著,應於忙中取樂。
二、勿食過飽,飲食力求簡單。
三、早睡早起,生活保持規律。
四、從容不迫,絕不緊張焦慮。
五、找尋樂趣,不為瑣事煩心。
六、心平氣和,沒事值得動怒。
七、不憂不懼,生死置之度外。
一、少言多行 二、少慾多施
三、少怒多笑 四、少車多步
五、少煩多眠 六、少衣多浴
七、少食多嚼 八、少肉多菜
九、少糖多果 十、少鹽多醋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29期;民國88年12月25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