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的馬幫和煙幫

移山 

雲南是著名的山國,交通不便,旅行貨運,大都依賴騾馬,於是遂有馬幫之產生。不少作者,對於雲南的馬幫和煙幫,未能分辨清楚,每每將少數煙幫的不良行徑,加在一般馬幫的頭上,說雲南馬幫打出的旗幟為「賣田賣地,將本求利,誰敢阻擋,人頭落地」。把一般馬幫,形容得十分凶惡,令人可怕。其實雲南的馬幫是很善良的,和一般生意人,並無二致。

雲南被分為三大區域,稱為三迤,即迤西、迤東及迤南。清時於每一迤置一道員,俗稱道臺,亦稱觀察。有迤西道、迤東道及迤南道,又於滇東南開化廣南方面,增置開廣道。由省城通至道員駐地,因官員往來較頻,大都有五尺道,俗稱官道,沿途均有商人開設的馬棧。川走官道之馬幫,並無武器,掌幫之人,俗稱鍋頭,離省前,必須購備若干禮品,孝敬沿途勢力人物,以求一路平安。滇南方面,俗稱由昆明至迤南道駐地之普洱或思茅商埠一道的馬幫為前路馬幫,資金較豐,騾馬都是一二流的,由昆明運出的貨物,稱為省貨,包括蘇杭之綢緞,香港進口之毛呢衣料、毛毯、床單、衣帽鞋襪、毛巾、香皂、牙刷、牙膏、胭脂花粉等化妝用品及文房用品,以及其他日用品等,這些貨物,多數是代沿途各縣省貨鋪所駝運,亦自辦少數。到達宿棧,將騾馬趕入馬棧,把駝載的貨馱,由馬背上端下來,店小二就會將騾馬牽入馬廄就槽,餧草餧水,並照料掌幫鍋頭及趕馬人飯食。飯後鍋頭帶領趕馬人備馬將當地省貨鋪託運之貨一一送交,並招攬顧客到馬棧來看貨,推銷其自辦之貨品。夜闌,有寢室安睡,不似後路馬幫之辛苦。

川走蒙化、景東、景谷、鎮沅、思茅以至西雙版納一帶之馬幫,被稱為後路馬幫。資金不豐,騾馬大都是二三流者,運銷之貨,不外是蒙化、景東一帶州縣之土產,稱為後路貨,如胡桃、大棗、西瓜子、松子、柿餅、粉絲、乳扇、冰糖、白砂糖、草紙、棉紙、菸絲、黃蠟、土布、蓋氈之類。亦攜有預防小偷及虎豹之舊式槍械。後路馬幫所經州縣,大多數沒有馬棧可供打尖及止宿,必須備辦帳棚,野宿郊外或山野水草豐富之區,以便放馬吃草,埋鍋造飯,食後架設帳棚就寢。翌日黎明,一面準備早餐,一面將昨夜撒野吃草的騾馬喚回套料(註),人馬飽食後,又料理行程。中午前後,遇有水草處,把騾馬駝載之貨馱端下來,放馬吃草,並取水打柴燒火造飯,謂之開燒。食時又將騾馬喚回套料,食後又料理前行。行至太陽偏西,大約四點鐘左右,有水草處,即須止宿。多虎處,必須下樁,將騾馬栓牢,由趕馬人割草來餧。並於宿地兩邊各燒火一大堆,一直要燒到天亮以防虎,遇虎豹逼近,須拎著火柴塊向虎豹丟去以禦。天亮,虎豹又避入深山,再料理行程,十分辛苦,遇雨尤苦。

煙幫便大不相同,資金雄厚,騾馬均是第一流的高頭大馬,趕馬人都能戰鬥,有新式步槍及機槍、手榴彈等武器,多走無軍警駐紮之小路而至昆明。滇南著名之迤薩煙幫,一向都到寮國購辦鴉片走私到滇銷售,民七八年經過猛崙、土司派人檢查被殺、土司頭目擊鼓嗚鑼集眾戰鬥,不敵,被殺多人,猛侖被焚掠一空而去。寮國山區,昔在法國治理時期,准許山地居民栽種罌粟製成鴉片,法政府定額收購,餘可私售。

(註)料即秣,包括稻穀、黃豆、玉蜀黍等,料盛以袋曰料杯。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36期,民國95年12月25日出版)

臺北市雲南省同鄉會 ♥ 會址:10488臺北市中山區復興北路70號8樓之1(近捷運南京復興站) ♥ 電話:+886-2-2773-5982

DESIGN & MAINTAIN © 2015~2016 WH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