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勝縣受涼山彝族奴隸主禍害半世紀
郭琨
永勝民族概況
永勝是多種民族雜居的縣:據八五年縣誌記載:全縣人口三十三萬一千四百四十五人,漢族為二十三萬二千六百五十二人,少數民族為九萬八千七百九十三人,佔全人口百分之二十九點八,其中含彝、納西、傈僳、白、蒲米、苗、傣、壯、回、藏等十種民族。
漢族:明洪武二十九年推行「寓兵于農」政策,中原漢族多為湖廣人氏六千餘人定居於此,加以官兵等超過一萬人。雲南鎮守使沐英奏准以漢人實邊(屯兵實邊)從江西南京山東浙江河南等地移來漢人,加以經商工藝教學等漢人來此為數不少;自「寓兵於農屯田實邊」以來中原的生產方式生活形態、文化教育、宗教信印等予此間各民族影響甚大。
民族分布:永勝地勢東北高而西南低,兩山之間縱橫河谷沿程海南北一線海拔一千四百公尺至二千二百公尺埧區和山間盆地,主要是漢族回族居住;海拔二千三百公尺河谷半山區主要是傣、白、彝族支系他留人水田人六德人居住;海拔二千五百公尺以上冷涼高寒地區是彝、傈僳、納西、藏等族居住。
彝族奴隸主之形成
以永勝羊坪等彝族聚居為主的奴隸社會形態,實行的是佔有基本生產資料(土地)生產者(奴隸)的社會制度。等級與階級關係劃分為「諾合」「曲諾」「阿西」「呷西」等四個等級。
「諾合」為「黑色群」漢語為「黑彝」,乃統治階級。
「曲諾」有白色之意,意為諾之下的曲人,漢語稱白彝或稱百姓,係自食其力的隸屬民族勞動生產者。
「阿加」彝語阿圖阿加之簡稱,意為主子寨旁生產的奴隸。
「呷西」彝語呷西呷咯的簡稱,意為主子鍋庄旁的手足,漢語為鍋座娃子或家奴,基本上是單身的家內奴隸,可以被主子任意贈送買賣或屠殺,是奴隸社會中最低下的勞動者。
涼山彝族奴隸主禍害永勝紀實
清道光(一八三三)以後四川大涼山彝族人口劇增,奴隸主裝勢力亦因而發展;時永北土司先後經唐貴、丁洪貴起義,土司高善高履坤被殺,章氏土司改土歸流;永北與四川大涼山接壤,山巒重疊,森林密茂,地廣人稀,滿清政府又無力控制,奴隸主更乘虛而入,從此永寧蒗蕖等地稱為涼山。
自清道光至民國均忙於應付內亂外患,而民國時期雲南又因軍閥政爭戰事頻仍,致均未能以強力武力消除彝族奴隸主之威脅,亦缺乏整體民族政策以政治解決彝族問題使其服膺政府;祇有零星的進擊,毫無效果。
一九二六年維西鎮守使羅樹昌出兵攻打涼山,被奴隸主賄其部屬而回。
涼山彝放奴隸主愛槍如命擁有武器,而以搶劫為榮。其武器來源:一是貪官污吏奸商敗類為牟取暴利偷運武器上山換取鴉片煙為其武器來源;二是張汝驥兵敗遺涼山步槍數百隻:一九二七年雲南發生二六政變,龍雲、胡若愚、張汝驥、李選廷四軍長聯合反對唐繼堯,唐於四月二十三日卒,國民政府任命龍雲為三十八軍軍長,胡若愚為三十九軍軍長、張汝驥為獨立第八師師長。六月十四日胡張派兵團攻龍雲,龍反攻胡敗退四川會理,一九二九年張汝驥敗退永北,九月順川傈僳族頭目王治安投效龍軍,農曆冬月二十九日王率土練猛攻張軍江防碉堡,龍軍來勢大舉渡江,內外夾攻,張敗退,至蒗蕖永寧木里在三家村之羅玉橋被龍軍三旅六團團長陳鍾書所獲,解往下關,一九三○年二月十三日藉口其逃亡而殺之。張敗遺留涼山步槍數百支。一九三一年余、米二姓向官府購買馬六匹合銀幣八百五十元而得免予追究。
一九三一年六月永北縣團首萬嵩廷(自修)高至極率民團千餘人進攻涼山,馬鞍山奴隸主以願講和投誠,要求萬高退兵單獨與會談判,會中萬高被俘,民團遭伏擊,傷百餘,死六十餘人,失步槍二百支。縣長宋朝選以扣押作質之彝族奴隸主余凹牛、胡哈卡、米長命三人換回萬高二人,是役全縣負擔大米六十皇石,鎳幣四萬七千/六百元。
一九三六年川邊彝族奴隸主馬破子勾結涼山武裝一百六十餘人搶劫仁里河兩岸居民,並佔據東山,縣長徐建佛派常備隊政警隊剿辦,死官兵一人。
一九三六年五月六日涼山彝族奴隸主武裝二百餘人至程海東南岸搶劫,捆走男女八人小孩一人稅局會計一名,常備中隊民團大隊三百餘人在坡頂塘大尖山烏龜塘等地攻打,傷民團隊長一人士兵一人。十二日又一股在西山鳳羽鄉朵果村搶劫人畜,六七兩區合團四百餘人在河口海沿馬軍石彎等地堵截,被其突圍而逃,是役死隊長一名。
一九三六年五月中旬國軍郭汝棟部到永勝,彝匪在北山仍有搶劫,郭軍緝獲搶劫男女十餘人。六月郭軍調走後,滇軍五旅十團陳鍾書率部到永,派員調查,抓貓坪余崇祥大火山余崇龍昔腊坪余凹牛彎河余阿花波羅余葉你磨房溝余家都乾樹子余老二戴家火山余什卡小場坪胡大秋等奴隸主,有百姓奴隸五百二十人,步槍三百一十支,平均二戶有步槍兩支。
一九三七年三月永華獨立營回永,陳團撤離,臨行陳再與奴隸主發生激戰,俘獲奴隸主一○七人拘於縣城。
彝族奴隸主在本村及鄰近地區搶劫情形:我們簡稱彝族奴隸主為盤(番)匪、或稱老盤。余鄉青草灣在程海東北角海濱,前臨程海,後為丘陵地接連高山。有居民四十餘戶。一九三一年夏某日盤匪三十餘人下山來搶劫本村;村人發現其下山即警報全村,村中早築有圍墻,通道則設柵門,每戶多備有火槍或洋槍一支,以防盤匪;青年聞訊即攜槍沿圍墻對匪襲方面佈防;我等幼年則乘船由家人划船出海逃避。村民馬有良好獵射,槍法很準,至圍墻外潛伏於道路側一百公尺之籬笆下,使用火槍,以犁頭角碎鐵片裝填於槍管火藥內,待盤匪進至村外一百公尺時,連發射兩槍,槍碎鐵片集束命中盤匪,深入肌骨,痛澈難當,哀嚎愴叫,盤匪為免再受攻擊即時全面撤退,村中倖免於難;馬見匪退即未再射擊。為防匪再度入侵,村中部分家長將年幼子女送至黑伍親戚家避難;但經此次擊退匪後,即未再來本村搶劫;然深夜有幾次在海邊潛行通過。
我們後出是柳樹堂,時遭匪擾,村民陳其珊被匪打死;另有徐造,擁有赤造步槍一支,槍法很準,膽大,常擊退盤匪;有一日與其弟在山中工作,遇匪襲擊,中彈身亡,其弟攜槍迅速逃離。我大姐長女徐長英年方五歲,隨祖母至魚叉河吃喜,途中被匪擄走,經一年多之探詢談判贖回,數年後又被匪擄去再贖回。
柳樹堂鄰近川人居住之村莊,受匪禍害全村搬離流散各地,很多是家破人亡!
以上僅就本村及鄰近地區遭匪禍概況,其他地區遭遇有更甚者。路上來往行人客商隨時有被搶劫擄掠之虞,因之在關了口哨了口等交通要點都設哨所,由民防派兵警戒,並收取保護費以維護安全。
一九三九年農曆九月,第三區為軍鄉遭匪搶劫,民團保安隊隊長李珍率隊三十餘人戰鬥,奪回被搶人畜財物,李珍身先士卒中彈身亡!
一九四九年盤匪搶劫鄰村蒲米,並燒毀兩進四角五天井之郭家大院古厝及許多民房,村民無處棲身。
至四十年代涼山奴隸主更加猖獗,有步槍機關槍五千支(挺),寧蒗縣大部地區及永勝羊坪毛牛坪地區已被其控制,甚至永勝的城區關了口東坡灰坡楊家坟,南區坡頂塘,西區哨了口五郎坪米厘大小了口等地白天公開搶劫;距城一公里的高家村附近也有人被其捆上山去。嵩時公務人員出縣城常要武裝護送。三十至四十年代略計永勝各族人民被捆上涼山者達一千餘人,財物遭劫不可勝數。
中共對涼山彝族奴隸主叛亂的戰鬥
中共執政後彝族奴隸主仍甚猖狂,一九五六年初四川大涼山等地土匪叛亂威脅政權,傷害人民生命財產;四月匪亂波及寧蒗永勝,四月六日涼山彝族奴隸主開始武裝叛亂,傈僳族中敗類也隨聲附和興風作浪,燒燬民房,殺害無辜群眾,在木耳坪羊坪等處殺死民族工作隊員,繼而搶劫國家集體物資,殺害地方幹部,燒毀公私房舍。至五月初叛亂蔓延至寧蒗全縣、永勝羊坪東山東風城關松坪金官等區,有數千名叛徒武裝勢力猖獗;當時在省地縣各級黨政軍領導的動員下,先後調動了永勝縣基幹民兵(包括農村機關廠礦的復員退伍軍人)寧菠縣聯防大隊、解放軍○○六三部隊、麗江邊辦軍區機動連、大理州民警大隊、解放軍三六七八部隊、麗江專區民警大隊永勝中隊和華坪縣中隊參加平叛戰鬥。
這次永勝縣參加武裝基幹民兵公安部隊(民警中隊)兵役幹部(即人民武裝幹部)和民兵二千五百人,組成民兵聯防武裝連一○三個連,配合解放軍大理等地民警部隊作戰。僅一九五六年斃敵六十八名,傷敵四十三人,俘敵三十三人,繳獲種槍支四四七支、子彈四九三發。
一九五八年五月底至六月初,兩個民兵聯防中隊配合麗江軍分區機動連、華坪民警隊在東山地區與叛敵戰鬥十五次,斃敵頭目以下一二五名,傷敵四名,俘敵八名,敵投誠八十三名,繳獲各種武器六十二件,子彈三百一十四發,手榴彈三枚。
一九五六年起至一九六○年底,在羊坪東山東風松坪仁和金官(以上屬永勝縣)木耳坪沙力坪清水河(以上屬寧蒗縣)等地配合部隊作戰一○三次,其中永勝民兵連和民兵聯防中隊作戰六十八次;歷次戰鬥中永勝民兵連傷敵俘敵千餘名,敵投誠三二一名,繳獲各種武器七五四件、手榴彈十七枚、子彈一四二四發。
在平叛戰爭中縣兵役局副政委和仁聚以及六十五名民兵民警英勇犧牲。
中共的民族政策概要
徹底廢除一切民族被壓迫制度,各族建立平等團結互助關係。
在縣鎮人民代表及省人民代表大會,少數民族均有一定比例人數參加。在縣區社鄉鎮中也有少數民族參與管理工作。
九八○年八月十六日永勝民族事務委員會成立,有專司民族事務工作的部門。委員十二人由彝、傈僳、傣、白、藏、蒲米等六個民族選出。一九八四年十月二十六日屆滿,委員增至二十人,由回、彝、傣、白、傈僳、漢、藏、納西等八個民族選出。一九八五年十月全縣設立民族鄉六十四個,設各族人民政府,各族人民代表大會,落實民族平等團結互助的民族關係。
以後參與代表及政府機關人員逐漸增加,文化教育方面也逐漸提高,經濟上給予減糧減稅、修築公路橋樑發展交通,開發森林、礦產潛力等,落實民族平等原則,逐漸消除彝族奴隸主制度及其搶劫行為。
註:永勝舊稱永北,於民國二十三年改稱永勝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36期,民國95年12月25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