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雪竹成濬之建議

移山 

日本投降後,東北偽滿洲國陸軍大臣臧式毅,致電何雪竹,報告他擁有日式裝備的陸軍四十萬人,靜候國府命令行事;汪偽政權的剿匪總司令杜錫鈞,亦自北平電告何雪竹,說他掌握著駐在平滿路沿線的偽軍二十萬人,聽從國府指揮調遣等情。臧氏和何雪竹是日本士兵學校同期同學。杜氏是湖北人,早與何締交,所以他倆皆希望通過何的關係,藉軍事實力,將功贖罪。以期避免通謀敵國的漢奸責任。

何與中樞軍事首長們諮商此事,侖以國府缺乏交通運輸工具,一時決不容易派遣大量部隊,赴華北和東北接收,而共產黨必乘機竊發,四出釀亂。政府似宜利用這兩部偽軍,維持地方治安,制止共黨活動,一切善後問題,俟政府復員還都後,再行計議。但軍政部以沒有這筆軍費預算為理由,不贊成收編東北和華北的六十萬偽軍,最高當局採納了軍政部意見,否決了何雪竹等人的建議。(中國報導八九一期十一頁,中華民國六十九年十月五日至十一日)讓共黨收編來攻擊國軍,大陸赤化之因素固多,此實一重要關鍵,亦國運也。

又哈爾濱市中蘇友好協會會長李兆林,李同時又在蘇聯培養成勢力的抗日聯軍司令,當時其手下指揮著四、五萬人,如得政府支援,可擴大吸納原有人員為十二萬人,再加上吉林周保中的五萬人,共約十七萬人,李兆林密訪陳紀瀅願交中央接收,李為東北大學的學生,表示如政府能給一工作最好,否則可以做生意謀生,陳為介見楊綽庵市長,楊受其感動,疊以密電密函,報告東北行營主任熊式輝請其當機立斷,作一決定,熊不答,後陳紀瀅奉調南京,路過錦州,特下車謁熊,面告李兆林投誠之意,熊拒不接受,不料第二天,李兆林即被殺,其部隊後歸匪軍林彪,蘇方反誣指李兆林之死是我方所殺,跟著哈爾濱亦不守,熊之誤國與軍政部長同,真國運也。(自我的傾訴一三六至一三八頁)

湖北文獻(六十五年一月十日第三十八期)載:毛共竄滇,由絞車渡得船七艘,因而得渡過金沙江,一部份由團街渡江,萬耀煌以為龍雲以鄰為壑,然尚不知為龍雲所故縱也。

二十四年四月十六日,行政院會議決議:任吳忠信為貴州省政府主席,免王家烈(貴州省主席)職,於是龍雲大驚(註),認為中央軍追剿共黨的另一目標在更換所經各省主席,因召集親信在其公館舉行一次秘密會議,龍說明會議原因稱:中央軍追剿中共,似乎目的在解決各省非嫡系軍政首長,貴州省主席王家烈並無大錯,中央即乘追剿中共,中央軍入黔之會,遽將王家烈免職,目的不在消滅中共,本省佈置活擒共酋毛澤東等人之計,應予變更,沿金沙江一帶所有扣留船隻,尤其必經之道(指絞車渡及團街),應留舟六、七隻,讓共軍得以渡過金沙江而入川,於是毛酋澤東遂得兔脫,設中央軍剿共至黔,不急於更換王家烈,則龍雲不致故將毛酋放過,則今日之國家,又是一番面目也。雖然龍雲不該以私廢公,主政者處置國家大事,不得不慎!

(註)傳貴州方面有電給龍,言貴州有亡省之痛,此電是否出自王家烈?抑由共軍方面冒王名之電報?傳朱德亦有電給龍關說。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37期;民國96年12月25日出版)

臺北市雲南省同鄉會 ♥ 會址:10488臺北市中山區復興北路70號8樓之1(近捷運南京復興站) ♥ 電話:+886-2-2773-5982

DESIGN & MAINTAIN © 2015~2016 WH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