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甲南滇──受邀訪通海

楊蓁 

經會友介紹,於八月十四日由黃成仁書記等專程來昆明接往通海縣。次日,由縣文化局長林啓龍先生陪同,說明通海縣花街的由來以及籌備工作,並就實地參觀花街佈設地點、書畫展覽場地勘察,以文化館較圖書館為優,且場地幽雅,環境適中。並全程導覽雲南四大名山之一的秀山。

林局長並就「匾山聯海」的秀山文化,述及秀山文化研究會、通海楹聯學會未來的發展;讓詩、書、畫與通海固有文化相結合,成為雲南通海各民族融和、凝聚、溝通、和諧的文化大縣。晚間,並由宣傳部趙部長及政協主席等,在席間,將書畫展覽配合事宜及接待、旅遊行程作了初步商定;並立即由文聯正式具函邀請我中華大漢及中國晝學研究會,參加二○○八年二月二十日(農曆正月十六日)起一連九天的迎新春花街書畫展。

為使會友瞭解當地民俗與文化,特將通海秀山文化與花街作一簡要提報,冀我會友、鄉親,有緣能在兩年一度的花街節,至通海一遊(通海距昆明一五○公里,有高速公路直達),對雲南多種民族的多種文化習俗,有一次賞心悅亂的另類印象。

秀山文化,實際就是通海文化,它因秀山的美與幽,它因秀山的古剎禪林,留存下來的墨跡而成名,與昆明的碧雞山、金馬山、大理的點蒼山,躋身為雲南的四大名山,山高不過兩百米,卻藏在千樹萬樹綠如茵的清涼世界裡,它深藏著錯落有致,精心構建的古殿雕欄,而其最大特點是在金碧輝煌、古色古香的亭榭樓閣中,除了奇花異木的花粧盆景外,幾乎是無額不「匾」,無楣不「聯」,無壁不「詩」的匾山聯海,在雲南知名度最高,這就是俯臨縣城的秀山。朝迎爽氣、晚送清風,它無處不在飄動著詩的神韻,無處不閃耀著古與綠的光彩。我們從古人的詩詞楹聯中,去瞭解一下秀山是如何營造成「秀甲南滇」的。

秀山現存的匾聯中,最珍貴者屬宋代大書法家米芾那醇厚雄深、俊邁超拔「寶藏」兩個大字匾;和朱熹的筆法沉拙、且意蘊深刻的「松竹陋春」兩塊匾,這兩塊扁能逃過「文革」浩劫,乃是當時管寺廟的名闞三者,把匾悄悄藏在自己睡床枕頭之下保護下來,闞三病故後,於一九七八年才被家人發現,目前一直掛在清涼台內。其他明、清、民國時期的許多楹聯詩匾,也是由寺僧們堆在一處幽暗髒亂的庫房下面,才得以完好的全部保存下來。

秀山還有明代的匾額、詩匾、對聯數十幅,其中以懸於逋翁亭楊昇庵(名慎)的詩匾最出名:

通海江川湖水清,與君連日鏡中行。

孤山一點沖煙小,何羨霞標挂赤城?

海螯江蟹四時供,水蓼山花月月紅。

自是人生不為樂,蒪鱸何必羨江東。

楊慎是明朝四川唯一的一個狀元,授翰林修撰,嘉靖年間被貶往雲南,從此遊遍雲南青山秀水,觀其詩,樂不思蜀矣!

另在湧金寺古柏閣,明朝巴郡人張佳胤的草書詩匾,無論其書法內容,獨具一格:

曲折丹梯坐上方,峰顯雙月盡微茫。

蒸衣海氣翩翩出,繞林泉聲淼淼長。

春色自能供過客,劫慶應得問空王。

登高不必懷今昔,芳草何如醉夕陽。

(空王指湧金寺內的古柏)

這兩首詩匾,最能代表登秀山情景寫實。

其他清代、民國與現代的楹聯匾額則數不勝數,凡是文人墨客,官大官小,來過秀山的人,都留下或多或少的墨跡,使這一個小小的秀山,自二千多年前,東漢時代大理國的鉤町㽛王莊蹻,開拓秀山景區以來,越來越積累了更多的墨寶,如雲南清代名書法家大小字筆之中鋒的闞禎兆,如趙樸初書的朱德詩,名人名聯,比比皆是,真是「欄前賞景幾多詩酒名流」。每一個禪院的古柏奇松,花粒盆景的爽氣,精神了你的思緒,可以仔細讀聯看匾,賞各體書法之精奧,推敲古人用典對仗之工整,摘句拈詞的典雅,豐富了山,豐富了人,更豐富了通海的文化。

在古柏閣,有一幅聯是以回文聯方式(正念倒念音相同,意相近)作成,上聯:「秀山輕雨青山秀」,苦思而對不上下聯,推敲了十三年之後才得下聯:「香柏鼓風古柏香」,對仗、平仄,音義甚為絕妙!

由於自古秀山美景吸引,所以古人用幽雅的方式,相邀來秀山同遊同樂,並攜帶自己的愛好,心肝寶貝的字畫,幽蘭、盆栽,來彼此共同評賞,久之,形成了通海的花街節。

通海養花卉之風在明代,已很盛行,花的品種有碧桃、牡丹、石竹、珠蘭、劍蘭、米蘭……等二百多種。另外較特殊的是花粧盆景,將古柏、奇松、古梅、碧桃、棣堂、月月紅……等或嫁接、或復育在百年枯樁,將朽而不腐、龍鍾老態,經數十年的加工培育,使之吐芽發枝、花開滿樹;枝條盤結成各種字體或形態,使之更具有「古」、「形」、「花」、「氣」的特徵。古時,雅好人士,將當年親手栽培的花粒盆景,或名蘭奇花,用一小轎子抬到花街來,相互品賞,或為之成詩作聯,使一樹一花,賦予活的生命;如此,年復一年,花街形式越來越大,且有雜亂之感。經當地政府統一規劃,目前每兩年舉辦一次,並加入了當地鄉土藝的花燈、龍燈、獅舞、踩高台,以及少數民族舞蹈、技藝等,一屆比一屆精彩,一屆比一屆熱鬧;定二○○八年二月二十日至二十八日,舉辦第十一屆迎春花街。

秀山之美,美在一樹一藤、一花一草、一亭一榭;美在山中秀色,百里湖光;但更美在匾山聯海的秀山文化所蘊含的獨特魅力。

花街之秀,秀在奇花異草,百樣花粧,民風民俗;秀在人們的工藝,匠心獨具;秀在民風樸實,營造出通海的文明、繁榮、祥和與歡樂的新春氣象。

各位雅好同道,通海等待你來觀賞,花街之熱情、秀山之幽雅。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37期;民國96年12月25日出版)

臺北市雲南省同鄉會 ♥ 會址:10488臺北市中山區復興北路70號8樓之1(近捷運南京復興站) ♥ 電話:+886-2-2773-5982

DESIGN & MAINTAIN © 2015~2016 WH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