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雲南省黃埔同學會「黃埔緣、民族情」會議赴泰見聞錄

宋炯 

前晤雲南省黃埔軍校同學會秘書長李俊平女士時,聊到我從未去過泰國,她告訴我可以有機會安排到邊開會,會邀請我參加。今春該會組團來台灣交流參訪,原辦公室主任周強一同前來,曾單獨向我透露,赴泰國開會在籌劃中,只邀請我們台北市雲南同鄉會理事長簡先生同我二人。他們辦這種交流活動(尤其到國外)必須報上級請求支援,往返多次協調足有一年之久,今年九月十五日終於收到傳真過來之邀請函;略以與省台辦及泰國清邁中華商會於十月十一日至十五日在泰國清邁舉行「黃埔緣、民族情││相約泰國親情聯誼會」,所附議程看到其中尚邀請了新黨主席郁慕明、立委高金素梅及孔文吉等在會中發言。大概是因省台辦加入而擴大了邀請在台的佳賓。後在台北市雲南同鄉會每週例行餐會上,聽到簡理事長告知,給他的電傳邀請函還要他代邀胡紹康及趙士驤兩位將軍,但是胡、趙二兄均因故不克參加。故同鄉會中只有簡先生同我二人參加,大家各自找旅行社辦赴泰簽證及購機票。我因看到各家航空公司時程選擇了票價較低,十一日去十五日返,完全能配合開會時程的泰國航空,但必須在曼谷轉機,停留二小時多。結果因旅行社誤聽了是十一月出發,十月十日才發現,臨時再用電腦訂位。其他的都照原航班,惟曼谷赴清邁必須延下一航班,故在曼谷須停留五個多小時。但也讓我有足夠時間請在機場接我的一位朱姓年輕人驅車帶我進入曼谷轉了一下,總算一睹了泰國首都繁華的部份市景。

這次大會在泰國清邁舉行,會議僅一天(十三日)。十月十二日及十四日分別參觀考察清萊及清邁二市。主要參訪的是原滇緬邊區反共救國軍第五軍及第三軍落腳之處。這兩個軍的官兵及眷屬,能在泰國定居下來乃是他們用血肉拼命換來的。爰兩軍官兵被逼退到緬泰邊境進入泰國邊境時,那裏還是一片極為荒蕪之山區,泰民居住的很少,似乎泰國也不甚重視那片土地。適有泰共叛軍也在邊區作亂,泰國防軍剿不勝剿,一直無法取勝,成為泰國隱憂大患。故國務院他儂元帥派員赴三軍軍部密商李文煥軍長,願提供糧食及軍服,彈藥,前往協助剿匪,那知泰軍看到的孤軍官兵均很瘦弱,一出擊,卻勇猛非凡,很快便打垮泰共叛軍,收復被叛軍盤據很久的基地黎帕蒙等地區,交給泰國國防軍駐守。未料由於共產國際支持叛軍死灰復燃,又將泰國邊防軍擊敗,再度造成泰國危機。於是泰國最高統帥部副參謀總長堅塞上將又再與李文煥、段希文二位軍長達成協議,再度派兵協助泰軍一舉剿滅泰共叛軍武裝力量,換來泰國數十年來之安定。泰皇於事平後,尚偕泰后親蒞清萊召見了李、段二位軍長並核准孤軍落籍泰國,結束了多年流離失所的悲慘生活。在我政府當年救總派員協助指導下開荒拓野,建設寄居家園,如今第三代都已成長。兩軍官兵及後人多屬雲南籍,所居土地儼然成為第二個雲南人的家鄉,所聚村落好幾十個,村內多以雲南鄉音交談,茲再分述如下:

我們十月十二日乘坐十一人座中型巴士多輛前往清萊的美斯樂參觀,由前第五軍參謀長軍校八期畢業,高齡九十一歲的雷雨田將軍率當年健在的幹部多人親自接待。該地由於雷將軍等三代人經營,種植茶葉、果樹及乾糧食品,已能自足自食,將原軍部所在地建的相當漂亮,目前已成為觀光勝地。雷將軍健談,自稱「躲」在這片邊界山區,不再過問政治。但是他老人家的名聲嚮遍遐邇。連我們遠在台灣也知道他的大名,由於路途遠,山路又崎嶇,到達時已近午。在軍部聽他說了不少,也有人提問,他都一一回答。快下午一點乃到餐廳用膳,菜餚不少,所上饅頭特別可口,有人再索取打包帶走。午餐後雷將軍再引導我們參觀文史館,內除展出第五軍戰史及落籍泰國美斯樂史蹟照片外,主要的供奉了該軍剿共犧牲的眾多官兵的牌位,讓觀光客表達崇敬,泰國軍方也每年均派員前來祭祀。整個文史館仍是救總當年出錢協助建成,附近環境也整理的很美觀,有如公園,且立碑記載建設經過,碑上也提及救總派去的雲南老鄉龔承業團長之貢獻。龔團長在清邁清萊兩府的華人中間很具人望。離開文史館便辭別了雷將軍,我們車隊再北上到泰緬邊界之邁塞鎮,與緬甸大其力隔一條小河,河上有一公路橋,可以互通來往。隨後又趕往泰、寮、緬三國交界之金三角,過去該地山區內遍植罌粟花,為產鴉片之盛區。初為緬少數民族羅星漢所經營,後為另一少數民族之昆沙所奪,大量產毒又招兵買馬擁槍自保,遂為全世界所知。後因泰國政府下決心嚴禁,罌粟花才在金三角絕跡而昆沙最後向緬甸繳戒,聞仍軟禁於仰光。故許多人不知真相,訛傳我們孤軍種植罌粟,賺錢維持,乃是完全錯誤的。那天在清萊參訪整整化了一天,十點多鐘才回到假日飯店休息。

十月十四日我們又出發參訪清邁地區的第三軍駐地,路程沒有那麼遠,山路亦較短。首先到位於大谷地的華興中學參觀,師生上百人到隊歡迎,並作簡報。才知軍民們當年慘淡經營之過程,我們政府的救總最初也出力支持,並派出教師運來教科書,前來教學。由最先成立的「中華難童識字班」,三十多位學童自帶桌椅來學習開始,民國六十八年學生增為六百餘,有了小學,繼由僑委會及救總大力資助初中也成立了。一度又遭泰政府嚴禁開辦中文學校,沒收了校產,學校化整為零改到寺廟及空置民房照常上課,到了七十九年泰國放鬆了中文教學限制,才又重建校舍共四處,隨有台灣獅子會及扶輪社相繼籌款建了兩座樓房及電腦卅台等教學器材,所有教科書亦仍由台灣支援,辦學成績斐然。他們希望將來成立正式的中文學校。目前因台灣島內政治因素,已得不到政府支援,教科書來源亦斷,不得不向大陸求援,各村內仍有一些極貧困的學童無力付學費(並不多)而失學,極待各方援助。

參觀了學校便到位於唐窩的前第三軍軍部參觀,李文煥將軍昔日即住於此,目前也展示了不少史蹟照片。我們到達時,李將軍之女李健圓小姐親率各村長老代表一百好幾十位列隊歡迎。李小姐也是清邁中華商會永遠名譽主席,為人很公正,熱心各村及僑界之服務。向為僑界及第三軍官兵及眷屬們所仰慕,在唐窩自然成了領袖人物。她話並不多,但很有要領,參觀時不斷向貴賓們解釋照片內容。中午即在軍部操場搭蓬擺設桌椅用餐,並有華興中小學學生及村民文藝歌舞表演以娛佳賓。來訪的開會人員除省台辦,黃埔同學會職員外,另有中華商會的人士以及台灣及美洲的僑領。大家對孤軍當年奮鬥,維持對國家的忠誠很受感動,紛紛解囊捐助華興中學之辦學,如昆明台商協會李會長志銘、郭副會長再添慨捐人民幣共二萬五千元,巴西僑領雷濱(也是雲南人)及美國僑領劉天魁夫婦(也是滇籍,且曾在台灣就學生活多年)各捐數百美元,台灣來的中華黃埔四海同心會前會長謝元熙天婦亦捐人民幣及美金一百元,我雖然沒有帶多少錢,但在聽了華興中學簡報後便有強烈意願要捐助,此際將我僅有的美金一百元港幣一千元,全部捐出,因此在清邁四天中也不隨眾逛夜市,啥也沒買,空手回台的。

離開了唐窩,李小姐帶我們到「榮民之家」,那原先是一些單身官兵年邁後之養生之地,也是養老院。最初是由我們救總支援設立,共有單身老人一四○餘人,後來救總被現政府撤銷了。但是天無絕人之路,在台的慈濟功德會看到了,立即接手,且有慈濟功德會的志工常期駐此照顧。不過老兵逐步凋零,如今只剩卅四位老人,經與同他們接觸,生活都感到滿意,醫療方面有診療所,醫藥並不缺乏。省台辦岩主任還曾詢問那位志工:「誰派你來的?」這位志工回答,那有人派我來,我是志願前來服務這些榮民的。大陸上的官員大概還不知道台灣有個慈濟功德會,世上任何地方有事,他們都會立即出動前往救援幫助的行善功德。最後我們又由李小姐帶領到李文煥將軍墓地憑弔上香致敬,李將軍的陵墓建的很好,均由大理石砌成,也相當雄偉,想必是李健圓小姐孝心完成,墓旁有大理石碑描述第三軍戰史及建墓經過,最後結束參觀行程回到清邁市。

至於正式會議,是在十月十三日全天舉行的。上午除中華商會會長(代表地主)、省台辦岩主任、清邁府尹、清邁市長等致詞外,尚有謝元熙將軍、泰國黃埔同學會理事長、商會副主席、泰北旅遊工會理事長(一連兩天參訪十一人座嶄新中型巴士每天六輛,便是向他租用的)昆明台商協會會長等人發言,大致均對台獨痛斥不已。謝將軍另對奧運聖火因限制出現中華民國國旗而不能來台以及國際比賽,我國得勝選手在領獎時將自帶國旗展示,受到大陸選手粗暴對待,認為宜加改進。下午有安排我第二位發言(原以為已推辭掉的,到達清邁進入酒店看到開會程序已經列入,只好臨時兩天早些起來,利用旅社房間內小便條紙草了五小張發言內容)。我主要說明在我們校長任總統期間,根本拒絕美、日豢養的台獨異議份子入境,除了他悔改聲明放棄不當思想,如廖文毅,當年才准他返鄉。但到了經國先生當選總統,為了表示他開明作風才讓這些人回台。檢討起來,國民黨有關也要負責,因對那些台獨謬論,權責單位未能從開始便嚴加駁斥,使其可以立足一步步發展,不斷作偏頗的宣傳逐漸影響到認識不夠清晰的民眾,造成今日形勢。我也建議大陸當局部份有研究的學者應以具體說法來向台灣民眾分析列舉統一之各項優點,同時也對台灣長期分裂之不利結果逐條很有內容地闡述清楚,先求觀念上的導正才會有實質的效果,對於中華民國正如下午第一位發言李健圓小姐所說的,「本來是弟兄,仗也打完多年有何深仇大恨存在。」所以我說中華民國並非被消滅掉,在座不少人到過台灣均可印證,何必硬要否定中華民國的存在而不知不覺助長了台獨聲勢。何況一力主張維護中華民國的愛國民眾正是力挺一中原則之士。對於我們革命先烈所創的國旗,更不必過份敏感,國際場合,個人拿出中華民國國旗也毋需那麼緊張,如果有人日後亮出「台灣國」國旗才要大加達伐。至於「入聯」「返聯」,後者是有人故意打出口號,以砸爛台獨入聯公投之反制手段,不過全都是為了選舉,還是不必那麼認真。以上便是今年十月赴泰參加會議所見所聞概略錄述如上。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37期;民國96年12月25日出版)

臺北市雲南省同鄉會 ♥ 會址:10488臺北市中山區復興北路70號8樓之1(近捷運南京復興站) ♥ 電話:+886-2-2773-5982

DESIGN & MAINTAIN © 2015~2016 WH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