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家人遊馬來西亞小記

李興才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MALAYSIA),是東南亞一個多元文化的國家,位於東南亞中央,由馬來亞半島南端的西馬、婆羅洲北部的砂勞越和沙巴(合稱東馬)組成。全國面積約三十三萬平方公里,是臺灣的三倍,人口僅比臺灣稍多,有二千五百多萬,以百分之五十的馬來人、百分之三十的華人、百分之十左右的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為主,其他是少數原住民。定回教為國教、定馬來語為國語,但官方則採用英語。全國多山地而少平原,四季如夏,氣候炎熱,森林面積約佔六十,多為熱帶植物。馬來西亞自古即與中國友好交流,十六世紀起,先後為葡萄牙、荷蘭、英國等侵略。十八世紀起,淪為英國的殖民地。一九五七年宣告獨立,採行民主議會政治,聯邦議會分為參眾兩院,各州也有州議會。

一九八五年五月,我趁出席在香港舉行的「第三屆世界印刷會議」之便,曾先到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檳城、吉隆坡作六日遊。今時隔二十三年,再遊馬來西亞,因無公務在身,我夫婦二老,是第一次與兒、媳、孫子出國過年渡假,除了吉隆坡是二次重遊,馬六甲和雲頂山城都是著名的觀光景點,加上檳城,可以代表東馬著名的旅遊勝地了。我們由寒流和陰雨籠罩下的臺北到了馬來西亞,改穿短袖T恤,在陽光下若不撐傘,也會汗流浹背,氣溫超過攝氏32度耶!

馬來西亞,除了馬六甲、檳城、沙巴、砂勞越是由中央任命的回教蘇丹擔任行政首長之外,另有九個州,都由本州的蘇丹(華人稱為土皇帝)任行政首長、享有較多自治。中央政府則由九個州的蘇丹互選一人擔任元首,一人擔任副元首,元首稱為「阿公」,任期五年,可任命首相組織內閣、任命聯邦法院和高等法院法官,首都在吉隆坡市。蘇丹被選為元首、副元首的州政府,由繼任的蘇丹擔任行政首長。馬來西亞,是亞洲各國中政治較安定的國家,前任首相馬哈地醫生,共連任了二十二年,是在第五任任內自請退休的。統治權雖然控制在馬來人手中,但經濟實力則掌握在華人和印度人手上。馬來西亞的國定假日特別多,凡是馬來人、華人、印度人的節日,像馬國國慶、馬國新年、開齋節、華人農曆春節、中秋節、印度新年、屠妖節、聖誕節、豐收節等,都全國一律放假,顯示種族平等、宗教平等、信仰自由。

瓜拉隆坡

馬來西亞聯邦的首都瓜拉隆坡(KUALA- LUMPUR),是直轄市,在馬來西亞幾個主要都市中,比馬六甲、檳城的發展要晚得多。按馬六甲建造於一五一一年,檳城建造於一七八六年,瓜拉隆坡則是一八五七年,由華人採礦工在河口沼澤地建蓋村落後發展起來的。馬來語KUALA 是河口的意思、LUMPUR是沼澤地,「吉隆坡」乃華人譯名,一九七四年才成為直轄市,現在有人口一百五十多萬。瓜拉隆坡位於距馬六甲海峽四○公里的內陸地區,在克蘭河與貢克河的交會處,二十三年前我第一次往遊,早已呈現各種不同風貌,就像中國大陸被洋人租借過的都市上海、天津、青島、廈門等地一樣,是中國古老式街道、西洋式街道建築物相混合的都市。

如今的瓜拉隆坡,更光鮮耀眼,英國殖民時的總督府大街仍然健在,著名的蘇丹阿都沙默大樓(法院)、聖母馬利亞天主教堂,都在附近。而嶄新的摩天大廈、百貨大樓,更櫛比連雲,尤其是在郊區建成啟用的中央政府行政中心(東姑阿都拉曼太子紀念城)、粉紅色水上大清真寺,氣勢豪華、景觀開闊,與老市區內的雙子星大樓遙遙相對,可以看出馬來西亞不僅是政治比較安定、經濟比較富裕的國家。據說:他們的行政中心,已經完全E化,是一座無紙的辦公城了。

我們在瓜拉隆坡,先遊黑風洞,讀幼稚園大班的小孫兒竟碩,爬二七○階的陡坡,比我們大人都快。然後依序遊「印度文化園」、「蠟染藝術中心」、「皇家當代錫鑞館」、在雙子星大樓廣場休閒飲茶、又開車往返三小時,夜遊螢火蟲河道渡假村,坐在遊艇上靜看繁星點點的螢光閃爍。還有破天荒第一次體驗「SPA-FISH」(溫泉魚吻足),老幼遊伴均樂不可支。

馬國的錫礦資源存量已不多,但在「皇家錫鑞館」中,陳設十分可觀,尤其安排遊客每人自己親手打造一隻錫碗,並刻上自己姓名,還慎重其事地發給設計精美的結業證書,由客人一併帶回作為紀念,遊客均感不虛此行。這樣的展館措施,對發展觀光,頗有創意。衹有一點,瓜拉隆坡的物價,比臺北還貴。

遊馬六甲

馬六甲(MALACCA)亦作麻六甲。外國地名中譯,通常有:音譯、義譯、音義譯、便宜譯等多種方法。其中以音譯的較多,又因廣東人與外國人往來最早,外國地名多用廣東音中譯,例如MALACCA譯成「馬六甲」或「麻六甲」HONG KONG譯成「香港」,便完全契合。如果用普通話音譯,絕不如此。義譯如:RED SEA譯成「紅海」、SALT LAKE譯成「鹽湖」。音義譯如:NEW GUINEA譯成「新幾內亞」。便宜譯如:SAN FRANCISCO譯成「三藩市」。

馬六甲是馬來西亞都市中最早建立的一個,相傳是在十四世紀時由阿拉伯人開始。一五一一年,被葡萄牙人佔據後,便繁榮起來。一六四一年,荷蘭人奪下馬六甲,後來英國人又從荷蘭人手中奪取馬六甲成為殖民地,被英國人統治到一九五七年馬來亞聯邦獨立為止。其後又被日本人佔領過。因此,馬六甲便留下了多彩多姿的異國文化遺產。我們一家老小與團友先搭船遊運河,欣賞兩岸古色古香的中國建築風光,然後依序逛「雞場街」古董店、吃榴槤劉冰、參觀鄭和七下南洋所留下的豐富文物古蹟,包括「鄭和文化館」、「三寶井」、「三寶廟」、「三寶山」等,內容十分豐富。

鄭和是雲南昆陽州保山鄉和代村馬姓回民的幼童,他十歲時,明軍征伐雲南成為戰俘而被閹割,被迫隨軍服役,在磨練中長大,因驍勇善戰、人又機伶,被選入燕王府任朱棣的貼身侍衛。在「靖難之役」期間,鄭和立了大功,朱棣稱帝為明成祖後,對鄭和信任有加,升鄭和為宮中太監,賜姓鄭(因在河南鄭村壩戰役中立了奇功),後升任太監總管,宦官們成了明成祖的心腹,經常奉派出宮征稅、採辦、查訪民情等工作,績效卓著。乃命鄭和率船隊七下南洋,從海上發展絲路貿易、宣揚國威,但不用武力。鄭和率領的遠洋航行船隊,每次多達二百多艘、官兵不下二萬七千人、交流的國家凡三十三國。從公元一四○五年(明永樂三年)起,至一四三三年(明宣德八年)止,歷時二十八年,鄭和成為偉大的航海家和外交家。「鄭和文化館」中的文物和模型圖表,均有如實展現。還有在鄭和廟前的三寶井,也和荷蘭人、英國人佔領馬六甲有關,據說都是偷偷在「三寶井」水裹下毒,毒死大量守軍官兵,才奪下馬六甲的。由馬六甲保存鄭和文物之豐富,可以想見鄭和對馬六甲貢獻之大。中國因鄭和而海禁大開,可惜明朝中落以後,又閉關自守了。

隨後,我們搭乘高一百一十公尺的摩天輪衝上狀似馬來武士劍的高塔,瞭望整個城區和馬六甲海峽、參觀「葡萄牙廣場」、「荷蘭紅城」、「聖芳濟教堂」、乘人力三輪花車穿梭於古意盎然的街道上,西方列強留下的哥德塔式教堂、大鐘樓、聖地牙哥城堡、馬六甲王朝皇宮(文化博物館)等等,一一在眼前掠過,彷彿穿過時光隧道之中,留下美好的記憶。

遊檳城、馬六甲,許多文物古蹟都顯出中國先民對當地的卓越貢獻,使我們身為中國人而感到自豪。歐洲列強的遊客,何嘗不是如此?遊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的,以英國人最多;遊越南、柬埔寨的,以法國人最多;遊中國青島的,以德國人最多;遊東三省和台灣的,以日本人最多;都想看看他們的先人當年在該地留下的遺跡。就像我們返鄉探親一樣,誰不想看看先人和自己幼年時住過的老家屋、老鄰居、老同學、老朋友、老母校、老師長、重溫舊夢?誰不想祭掃祖先的墓園?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雲頂過年

海拔六千英呎的雲頂(GENTING)高原上,由傳奇人物林梧桐先生以一塊錢取得土地使用權而建立的雲頂山城(GENTING CITY),距首都瓜拉隆坡約一一小時車程,是一座全亞洲最大的綜合娛樂城,兩棟高達二三十層的龐然大樓(世界第一大酒店),除了室內遊樂場、賭場、銀行、八十家以上的商場、七十家以上的餐廳、酒吧、劇場、秀場、溫室、貴賓室和一萬間以上的客房之外,還有戶外的三十五種遊樂設施,包括高爾夫球場等等,完全是一座龐大的娛樂城,由華人獨資經營。

我們於除夕大年夜當天下午,由巴士車送到半山,再換乘長達三四○○公尺的高空天篷纜車,上到雲霧繚繞的雲頂,但見人頭鑽動、摩肩接踵、擁擠不堪,領隊和導遊一再交待:「千萬不能丟人」。我的兩個小孫子耕宇和竟碩十分機伶,緊跟導遊叔叔不捨、一步一趨、東轉西轉、上上下下,總算找到住房。晚餐更是到處都大排長龍,即使帶座入位,也是久等無菜上桌,所幸領隊、導遊熱心,親自出馬張羅送菜,才吃了一餐特殊的團圓年夜飯。因窗外雲霧瀰漫,宛如身在虛無飄緲的仙境中也。結婚五十五年以來,第一次與家人到國外過年,與團友同桌吃年夜飯,別有一番不同的歡樂氣氛。

大年初一用完早餐,便陪同兒、媳、孫子去玩遊樂場:碰碰車、四度空間電影院、單軌火車、威尼斯泛舟、射箭、迷你火車…等等。很多比較驚險的項目,如旋風飛、雲頂超人飛、雪花堡、雨林飛池、攀岩及室外項目,或因兒童、老人不宜,或因天雨,衹好放棄。大體說來,這雲頂娛樂城,大則大矣,設施品級不高,比起歐、美或日本的迪士尼樂園遊樂場,還有一段距離。據說,賭場的生意不錯,比新加坡賭場的客人多,我們因孫兒同行,不能進入賭場,真實情況不得而知。美國拉斯維加斯的賭場和娛樂場,多達二三十家,是作平面發展、不集中在高樓大廈而分散經營,便不會出現遊客擁擠的情況。這雲頂山城,過份集中,在管理上便難免一個「亂」字。也許是恰巧碰到中國春節假日,湧入遊客太多的緣故吧。

棕櫚王國

馬來西亞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屬於熱帶型氣候,一年到頭,氣溫的變化很小,白天悶熱,夜間及雨後涼爽,雨水充足,像新加坡一樣,沒有地震和颱風的災害,特別是特產錫礦和天然橡膠、還有石油的產量也自給自足有餘,至少還夠二十年自用,單憑錫礦、橡膠、石油這三項,就是馬國的最大財富。不過,現在錫礦已近開採殆盡、天然橡膠也因合成橡膠的大量生產而萎縮。馬國正大力發展的經濟植物,是棕櫚樹,已經儼然成為世界的棕櫚王國,行銷全世界的棕櫚油,馬來西亞佔了百分之二十五的市場,財富收入可觀。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馬國出席東協高峰會時,公開承諾進口馬國棕櫚油,十三億人口,每人用一湯匙棕櫚油,便是大筆交易,令馬國大為感激。

棕櫚科的棕櫚樹種很多,馬國大量種植的是結棕櫚子可供榨出食用油的一種。棕櫚樹,高三至五公尺、葉叢生、莖挺、花單性、雌雄異株、初夏開淡黃色花、雄花六蕊、雌花一蕊、核果集生成穗狀、歪球形、色金黃、子房三岐、可榨油、為健康食用油、類似橄欖油。當地導遊再三說明:每株棕櫚樹,年產核果約八千顆,可榨油四十公斤,值馬幣千元,合台幣萬元。我們在吉隆坡國際機場降落及起飛之時在空中所見、從馬六甲至吉隆坡車行往返在途中所見,滿山遍野全是棕櫚樹叢,像是刻意清除其他雜樹及植物,有計畫地全面種植棕櫚樹,馬來西亞全境現在一共種植有多少棕櫚樹?相信農林業主管部門必有統計,依我這臨時過客粗估,應可以千萬或億計。導遊說:馬國現在棕櫚油和觀光的收入,已超過工業、重工業總產值。馬來西亞成為名符其實的「棕櫚王國」,並非誇大其詞。

馬來西亞的森林面積達百分之六十以上,除了橡膠、棕櫚、咖啡、椰子、可可,製造樹脂、染料的木材樹種也很多,森林資源十分豐富。椰子可搾椰子油製肥皂、製椰子粉、可可可製巧克力,但馬來西亞專賣各式巧克力的商店,巧克力的售價比買「金莎」還貴。

東馬二沙

以上所述,均在西馬來西亞,屬於馬來亞半島的南部;馬來西亞的另一大半領土,則在婆羅洲北部,與印尼接壤,包括砂勞越(SARAWAK)和沙巴(SABAH)二州(簡稱二沙),與西馬來西亞平均相距七○○公里,稱為東馬來西亞,中間隔著南海,整個國土,就像一雙手掌向上托住南海。這個海洋國家,自古就是聯繫印度洋與大西洋,以及印度與中國之間的交通要地。西馬來西亞,面積約十三萬平方公里,分為七州和四個直轄市,人口佔全國的百分之八十。東馬來西亞,面積約二十萬平方公里,僅分為兩州,由中央政府任命的蘇丹為行政首長,合計兩州人口佔全國的百分之二十。砂勞越州首府古晉,有皇宮、要塞、博物館、文化村、國家公園等;沙巴州首府哥打京那峇魯,有著名的溫泉、海灘、海洋公園、博物館、猩猩保護區等。東馬還是一大片有待開發的處女地。

奇妙的是,靠婆羅洲北部,在砂勞越的群山圍繞之中,還夾著一個小國汶萊(BRUNEI -DARUSSALAM),原名婆羅乃,在十七世紀,婆羅洲全境、蘇綠群島至菲列賓的一部分,都曾是婆羅乃的勢力範圍。現在的國土面積則不到六千平方公里,是一個由蘇丹統治的小王國,人口約三十七萬,因盛產石油和煤氣,按人均收入,汶萊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自一八三九年到一八八八年,汶萊淪為英國的保護國,一九七一年獲得自治,一九八三年才完成獨立。約有一半的國民是馬來人、四分之一是華人、其餘為達雅克土著民族。以後有機會,真想到汶萊去見識一下這個世界上最富有的迷你王國,順便看看東馬二沙風光。

綜計此次春節馬來西亞之行,除了天氣較熱,交通、食、宿還算順利舒適。飲食方面,多半在華人餐廳用餐,包括北京樓、廣東樓、咖哩魚頭風味餐、黑胡椒螃蟹風味餐、肉骨茶風味餐、娘惹風味私房菜等等。所謂「娘惹」,是指華人與馬來人結婚後出生的第二代或第三代女性而言,她們做出來的菜,當然是中國菜與馬來菜的綜合口味居多。但打著「避風塘炒蝦」料理名號的菜色,並沒有什麼特別,同行團友的興趣平平。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39期;民國98年12月25日出版)

臺北市雲南省同鄉會 ♥ 會址:10488臺北市中山區復興北路70號8樓之1(近捷運南京復興站) ♥ 電話:+886-2-2773-5982

DESIGN & MAINTAIN © 2015~2016 WH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