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受獎後所致謝詞和贈書的話

李興才 

受獎後致謝詞

今天(2009.6.20),是我有生以來最感榮耀的一天。因為有全臺灣十二個印刷傳播團體聯合署名,蒙教育部政務次長呂木琳先生親臨,發給我這個「終身傑出成就獎」。三年前,曾由台灣印刷七團體聯合署名,蒙經濟部常務次長施顏祥先生親臨,發給我「印刷產業貢獻成就獎」,今天贈獎團體又增加了五個,除了特邀貴賓、贈獎單位的理事長、董事長、系主任和主辦同仁之外,還勞駕印刷界的很多位大老前輩光臨指導,連我義弟太空火星博士吳學超同學也特地從美國趕來,加上文化大學印刷傳播系、所的歷屆傑出校友,將近兩百人共聚一堂,所以更感到特別榮耀。敬謹鞠躬向各位道謝!

我從民國三十一年(1942)進入學校學習印刷專業起,後來又多次進入學校及出國進修印刷,直到今天為止,都是靠印刷生活,已經六十七年了。贈獎給我的十二個團體,都是我的衣食父母。因為我過去的工作,全部與這十二個團體緊密地連在一起。十二個印刷企業、學術團體中的四所大學,還有中正理工學院和測量學校大學部,我都長期任教過,最短的三年,最長的三十四年。四個法人團體,我是基本成員,到現在還是。四個印刷公會,除了高雄市印刷公會成立較晚,接觸較少外,其餘三個公會,從民國五十三年起,先後在詹金來、葉國楠、黃毓麟、王秋良、王清軒、陳永波、陳振文幾位理事長任內,與各公會密切交往以來,至今都保持著合作的關係。直到如今,我的許多學生,仍在為這十二個印刷傳播團體繼續服務、作出貢獻。

剛才呂次長和張董事長給了我太多的誇獎,還有獎章證書上的十九首七言頌詩,是由基金會委請魏教授尚敬,在蕭教授耀輝原作的基礎上,加以補充、修改、為我刻意化妝後完成的,原稿列有教育家、出版家、企業家、史學家、印刷專家等的封號,「太超過」了,我要求他們兩位刪去,幸蒙同意。但現在的內容,還是承受不起,我當作是十二個印刷傳播團體,給我的鞭策和交付給我的課題,我在有生之年,會盡最大努力,去實踐各位對我的期望。

就像一位退休多年的員工,還有原來的老東家念及當年工作的辛勞,再回過頭來給他發獎鼓勵,這份榮耀,對我來說,意義比總統頒發給我勳章還重大。因為親人長輩的當面誇獎,比政府機關的獎勵更為溫馨可貴。結婚幾十年後的老夫老妻,如果聽到老伴當眾誠心說出:「我這一輩子,真的沒有選錯對象。」各位想想,會有多溫馨?我也要說:「我一生從事印刷,真的沒有選錯行。」

說「傑出成就」,愧不敢當。但以我的背景和經歷來說,我確是盡過心力。我生於雲南邊陲農村,才十歲,父母雙亡,初中未畢業,就離家半工半讀,沒有進過高中、沒有進過普通大學(因無經濟來源,只能讀公費的學校),但我的印刷專業畢業證書、大學畢業證書、進修畢業證書之中,有三張是老蔣總統署名頒發的。我任教的第十六年,教育部頒給我「教授資審合格證書」、在大學教授印刷專業四十三年、出版著作二十幾種,主編、審訂、出版、發行印刷專業書刊二十幾種、協助文化大學創辦印刷系所、創設「中華印刷科技學會」和「印刷傳播興才文教基金會」、倡論「大印刷史觀」和「江源說」、邀大陸十多位學者合著「中華印刷通史」,並親自審訂、出版、發行等,我自問是盡了一番心力,因而大病一場。但若是沒有同道師友們的督勉和協助,我是絕不可能成事的。再說,今天發給我的「傑出成就獎」,是第十三個,前面十個是在我擔任董事長任內發出,另外兩個也是由我代表發出,我今天是跟在後面沾光。說實在,我之所以這麼老了還能得獎,是沾了學生的光,沒有眾多學弟妹們在印刷學術界和企業界服務的傑出成就,我這「過氣」的老師,怎能得獎?「父以子貴」、「母以子貴」、「師以生貴」啊!所以,我要感謝各位同學的努力和幫忙為我增光!

剛才呂次長和張董事長的指教中,都提到編著和出版「中華印刷通史」的經過和貢獻,我要在此稍作補充報告:

一、我倡論「大印刷史觀」,使「印刷史」從「印書史」的桎梏中解放出來,還原印刷史是屬於科技工藝技術史和印刷事業發展史的本來面目。印書史僅是印刷史之一部分。印刷可以涵蓋印書,印書不能代表所有的印刷。因此,印刷的視野大、印書的視野小;印刷的歷史長、印書的歷史短。進而言之,印刷史屬於科技史、印書史屬於文化史,從事圖書版本學和圖書目錄學的書史學家所撰述的印刷史,實際上只是印書史,不能越俎代庖印刷史。

二、我倡論「江源說」,使中國雕版印刷術的發明年代,由一千三百多年前的隋唐時代,推前至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已萌芽,也指出印刷術是長期演進的集體創作,並非某人在某時獨力所發明。

三、以「江源說」的理論為依據,我堅決建議:將「中國印刷博物館」的「史前館」改為「源頭館」,終於使「印刷博物館」沒有被搞成「印書博物館」,中華民族因而保住了印刷術發明權的歷史地位。

四、「中華印刷通史」的編印和出版,是由我籌設的「財團法人印刷傳播興才文教基金會」支援全部經費,在「大印刷史觀」和「江源說」的指導之下,由兩岸三地學者合作完成的結晶,其中尤以張樹棟先生付出的心力為最多。但初版和修訂版都首先在台灣發行,是台灣全體印刷同仁對中華文化的集體貢獻,我只是做了些龍套串場的工作,絕不敢居功。

五、「中華印刷通史」,為古今中外所僅有的一部印刷通史,涵蓋的範圍廣、歷史的跨度長、全書圖文達一百五十餘萬言,無論內容、附錄、索引、參考文獻均詳,乃捍衛中華民族印刷術發明權的第一利器。敬請

各位不吝指教!謝謝

各位對我的鼓勵!祝

各位身體健康、事業成功、家庭美滿!


贈書的話

現在不是「新書發表會」,因為這本書並不是什麼學術著作,我衹是偷懶,利用今天這個難得的聚會,把新出版的一本消閒旅遊書送請各位指教。

我退休以來,堅持每年出版一本書,只送不賣。因為絕大多數都是好朋友幫忙印製的,包括聯合報社印務部、紅藍印刷公司、科樂印刷公司、長城印刷公司、精益裝訂公司、世新出版中心、聿成裝訂公司、布萊特科技公司、網赫資訊公司、華傑印刷公司等的好朋友。有些書是「印刷傳播興才文教基金會」的,像「中華印刷通史」的初版和修訂版、「當代中華印刷史文選」、「十年紀要」等,有些是我自己的。因此每次送給各位的書,不是我一個人單獨送,也不是「興才文教基金會」單獨送,而是與這些公司的好朋友一起合送的。

今天這本書,就是「華傑印刷公司」用數位印刷、聿成公司裝訂、人人出版公司出版。又由「布萊特數碼科技公司」加拷光碟以補書本之不足。非常感謝他們與我合送這本書。希望年輕的校友接受光碟,年長的貴賓接受書本。也非常感謝各位能收下我寫的這本小書。敬請指教!

我從學習印刷時起,就發覺在圖書館和各大書店,都找不到一本是由印刷人自己所寫的書,印刷人只為他人印書,卻不印自己的書。所以我反問:「為何不印自己的書?」於是,便從教授印刷課程的民國四十六年起,立志要印自己的書。到今天為止,我編著(含合著、主編及審訂、發行)出版的書刊已有四十七種;其中,「印刷論集」一種,先後出了五集。「印刷技術手冊」一種,先後出了二十七冊,並多次再版。「印刷工業概論」一種,先後修訂再版七次、發行期間長達三十年。「中華印刷科技年報」一種,已出版十七集、「中華印刷科技學會會訊」一種,己出版九十期,兩種都還在按期繼續出版之中。「中華印刷通史」一種,已發行初版、修訂版、電子版、網絡版等,全是超過百數十萬言的大書。

預計,往後六年之間,我自己還有六本書要出版。現在用電腦閱讀十分方便,喜歡看紙本書的人愈來愈少了,加以景氣不好,為減少浪費,今後不再接受好朋友們的美意,替我印成紙本書送人,僅拷些光碟電子書,送給有需要的親朋好友。特在此先向各位報告,也請特別見諒。

謝謝各位!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39期;民國98年12月25日出版)

臺北市雲南省同鄉會 ♥ 會址:10488臺北市中山區復興北路70號8樓之1(近捷運南京復興站) ♥ 電話:+886-2-2773-5982

DESIGN & MAINTAIN © 2015~2016 WHCC